不知不覺中,到楚雄市紀委工作已8個年頭了,也曾兼任委局退休干部黨支部負責人6年多。
緊張的工作之余,經常想這些年永遠離我們而去的同事,4名退休老同志,2名在職干部,仿佛還在身邊。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關懷、教誨,是那么的親切和難忘,以致七尺男兒的我,不時淚流滿面。老主席就是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人。
“小楊,你還是我們村的‘姑爺’呢,歡迎你到市紀委工作!”2008年8月5日,我到市紀委辦理報到手續后,最先接觸的是之前稍微認識的李叔。因妻子老家和他同村,我報到的第一天就收到了一份熱情的問候,心里暖暖的。后來也就與他走得更近些,他也自然成了我紀檢監察工作的領路人。
隨著交往的深入,我對李叔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生于1955年,1974年入伍當炮兵,不久就入黨,十二年后轉業到地方,先后在兩個鄉鎮任過紀委書記和人大主席,45歲時調到市紀委糾風監察綜合室任主任科員,大家平時都習慣叫他一聲“老主席”。
1999年,老主席的妻子突發腦溢血后就癱瘓在床,生理功能日漸退化,生活無法自理,又無工作和收入,還要四處尋醫問藥。自那以后,全家僅靠自己和獨生女兒的工資勉強支撐著。每天,老主席都騎著一輛老式破舊的自行車往返單位和家中,回家后洗衣做飯,給妻子擦洗身體、清理屎尿、喂飯喂藥,再連人帶輪椅抱著妻子上下五層樓,推著她到廣場、湖邊看看風景,活動活動筋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主席硬是把苦痛深藏在心里,從來沒有在同事面前叫過一聲苦。
我們先前同在一層樓上班,后來在相隔不遠的兩個派出紀工委工作,也經常一起參加各類監督檢查和組織安排的活動。無論在單位,還是外出工作,老主席從來不遲到早退,該講的話毫不含糊,該走的程序一環不少,該堅持的原則寸步不讓。在城區開展工作,老主席從來不向單位要車,有人和他開玩笑說:“又不是辦自己的事,單位的車該坐就坐吧,不坐白不坐。”可他卻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不能給單位增添麻煩。”黨性的堅守,學習的堅持,政策的把握,業務的嫻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我并不擔心自己的病情,而是擔心作為家里的頂梁柱,現在病倒住了院,那年邁的妻子誰來照顧!”多年的身心勞累,使老主席的身體大不如前,2010年9月,他的肝臟上檢查出了一團8厘米見方的息肉,醫生囑咐必須立即手術并做病理檢查。當市紀委領導和同事去看望他時,這個硬漢終于忍不住痛哭起來,在場的同事無不動容。
2011年7月,確診患上肝癌的老主席做了肝膽切除手術,經過短期療養觀察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班就要做事,不然也閑不住,更對不起這幾文工資!”幾句直白的話,是老主席的口頭禪,也是他不變的堅守。直到癌細胞大面積擴散前,他仍然拖著虛弱的身體,堅持上班做事,細心照料妻子的生活起居,為全家撐起一片藍天。
2014年6月19日,59歲的老主席永遠閉上了雙眼。第二天,二百多人自發前往殯儀館送別。“您或許沒有什么豐功偉績,但您的一生忠誠于黨,艱苦奮斗、堅守清貧、樂于奉獻。您是一名好父親,更是一名好丈夫,您的優秀品質和良好作風,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悼文里這幾句話,代表著大家的心聲。
點滴事外顯本色,平凡之中見偉大。牢記前人的教誨,踩著他們走過的路,我將在紀檢監察工作的征程上奮勇前行。
(楚雄市紀委 楊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