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踏入善洲林場,心靈都是敞亮的,容不得一絲陰暗。清貧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當官不擺譜,有權不濫用,民情不忘懷。楊善洲這盞明燈,照亮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事業觀,是黨員干部的一盞明燈。
我們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為黨和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是每一個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我們的事業才會經得起任何風浪、任何風險的考驗。
權利是一柄雙刃劍。領導干部的品德、修養、本領,不會因職位的提升而自動提升。反而可能因為權力大了,需要經受更多的考驗。只有不斷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不為權力、地位、名利、私情所累,才能經受住這些考驗。
“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為人民謀福祉。”“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當雪松。”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從政幾十年,大部分時間在鄉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始終保持著“草鞋書記”、“泥腿書記”的本色。解民憂、濟民困、保民富,楊善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身邊的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心里永遠裝著群眾,卻從來沒有自己,楊善洲無私的人格魅力就像一盞明燈穿越時空,照亮世人。
領導干部也有親情、友情、愛情,但決不能用手中的權力去照顧親戚朋友。楊善洲深深懂得,濫用職權對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傷害最大,最容易傷到老百姓的心。“我手中是有權,但他是黨和人民的,他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不能用來辦私事。“這是他始終堅守的信條。每年買一包補藥喂給母親吃幾天,每次回家把要做的農活做了,把家里的水缸挑滿,給女兒們幾塊糖、幫她們梳梳小辮……履行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義務,但他更知道,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什么底線應該守住,什么事情絕對“不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楊善洲這盞明燈,在公與私之間為領導干部放射出了一道經緯分明的界線。
職務的高低,權力的大小,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職位是暫時的,事業是永遠的。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需要我們學習一輩子,改造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從地委書記的崗位退下來,楊善洲沒有為自己攢個“資源”、留“退路”,而是以更大的熱忱,投入到帶領群眾致富的事業中。他沒有給家人留下什么“關系”和遺產,卻給子孫后代留下了自立自強的寶貴精神財富,在百姓心中放射著永不磨滅的光輝。
一輩子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楊善洲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黨的事業,獻給了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獻給了對群眾的無私承諾。學習楊善洲,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該在這一盞明燈前,對照自己應該如何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學習楊善洲,每一個黨員干部都應該在這一盞明燈照耀下,用一生的努力去回答入黨為了什么、當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給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保山市施甸縣紀委 何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