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產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間。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說。
建水陶因“體如鐵、明如水、亮如鏡、聲如磬”,獲得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聲譽,2008年6月,建水紫陶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用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著名的云南美味“氣鍋雞”的氣鍋就是產自建水。
建水紫陶采用當地得天獨厚且蘊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制。
建水陶以陶為紙,裝飾上融入書畫家強烈的個人風格,既有粗獷豪放、大筆、大塊的書法,又有寫意國畫和民族圖案。色調為紅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紅、黃、藍花等。
建水陶將書畫藝術與刻填工藝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講究精工細作,尤其注重裝飾。
建水陶以書畫鏤刻、彩泥鑲填為主要手段。
采用陰刻陽填的方法,集書畫、金石、鐫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于一身。
通過高技能的裝飾手段,無論飛禽走獸,花草魚蟲,還是瓊樓玉宇,均栩栩如生,古色古香、高雅不俗,美輪美奐。
建水紫陶既保留了名家筆墨的氣韻,又兼顧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濕潤狀態的特性,彰顯了名家捉毫濡墨,懸肘運筆的厚實功底,也傳承了建水陶獨一無二的制陶工藝。
建水陶藝人,傳承和發揚著認真做事、執著追求的“匠人精神”,用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熱忱,對制作細節孜孜不倦的追求,用每一個獨特的作品,詮釋著“匠心獨具”。(紅河州紀委 尹崎 胡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