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任好!安定鎮青云村可以做一組紀檢人鏡頭,你有時間考慮做一下。”我在市紀委宣傳部QQ群里向景東縣紀委宣教室主任劉仕斌打了一個招呼。
“好的,蘇部長,我這幾天在鄉下調研,等我抽時間去做。”劉仕斌很快就給我回音。
劉仕斌是普洱市10個縣區紀委宣教室主任中任職時間較長的同志,寫得一手好文章,做宣傳工作是老把式了,安排給他的工作都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在普洱市紀委負責宣傳教育工作多年,與各縣區紀委負責宣教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建立了很深的友誼。10個縣區紀委宣教室主任中有6名是女同志,每次到縣里,看到她們身上背著照相機,肩上扛著攝像機,一會照相,一會錄像,一會兒記錄,別人休息了,她們卻要挑燈夜戰,把當天的新聞稿寫出來。說真的,每當想到此情此景,我心里總有說不出的滋味。。
縣區紀委宣教室基本上都是一人一室,承擔的工作很多,多數縣區紀委宣教室主任除了宣傳教育工作以外,還負責辦公室信息報送,有的甚至還承擔了單位文稿的起草。寫稿靠業余,加班是常態。
我與好幾個縣的宣教室主任合作寫過一些稿子,這幾年,與寧洱縣紀委宣教室主任姚學文一起采寫了“最美基層紀檢干部”李俊福的先進事跡,與景谷縣紀委宣教室原主任潘凡采寫了“優秀新農村指導員”楊蕊嘉的先進事跡,與鎮沅縣紀委宣教室主任楊麗萍采寫了“優秀紀檢監察干部”付天華的先進事跡。我經常對市紀委宣傳部的同事說:“縣區紀委宣教室的同志很不容易,不重要的事情就不要經常打電話、發通知安排他們,他們報來的稿子,能用的盡量用,稿子修改后一定要落上他們的名字。”
在工作中,我們建立了互助和睦的關系,經常在電話、QQ里交流,我在群里稱他們為“兄弟姊妹”,他們把我當成了一個知心老大哥,敞開心扉談談工作,談談感想。
“楊主任好!我們在制作一期‘道德講壇’,需要著你們幾年前創作的廉政歌曲《兩袖清風為人民》,麻煩你幫找一下。”我向思茅區紀委宣教室主任楊霞發了一條信息。
很快,楊霞回復:“部長!都是一家人,別客氣,我找著后傳給你。”
“蘇部長!我們想辦一份雜志,能不能傳兩期你們編的《普洱清風》電子稿給我,我們參照學習一下。”鎮沅縣紀委新來負責宣教工作的楊璐莎給我發來信息。
“當然可以。”我及時傳過去兩期雜志電子稿。.......
我時常在心里說,基層紀委搞宣傳的兄弟姊妹們,謝謝你們!
有人把能在一起同甘共苦說成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我也相信并珍惜這種緣分。在基層從事紀委宣傳工作,覺得很辛苦,也覺得很累。但有這樣一群像“兄弟姊妹”的同事一起努力,相互支持,我又覺得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得的一筆寶貴財富。(普洱市紀委 蘇賢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