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要好好為老百姓辦事,不要拿百姓的一分一厘,更不能做違規違紀的事情,要腳踏實地,做一個正直的干部。” 這是當年我參加工作的時候父親對我的叮囑。
如今,我已經成為一名光榮的紀檢監察干部。然而,父親的教誨,依然記憶猶新,警醒著我。
父親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沒上過幾天學,成天在地里和土地打交道。雖然父親文化水平低,但在我眼里,父親卻是一個懂大道理的人。
小時候,父親帶著我和弟弟在地里勞動,一邊鋤草,一邊跟我們講:“要想種好地里的莊稼,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清除地里的雜草。這跟人心一樣,只有除掉心底的雜草,種下美好的種子,才會有幸福的人生心正,”
“心不偏,路才不會走偏。”暮歸時,走在鄉間的小道上,父親又說,“走正路,才走得遠。”
因為為人正直,父親被村民們選為小組長。別看“官”不大,“權力”可不小。
這不,村里開展農村低保評議工作時,就有親戚找到父親說:“他大叔,你小組長,能不能把我家納入低保戶?”
招呼親戚坐下后,父親對他說:“你家的家庭情況我了解,不符合低保政策,不能將你家納入。”
“我雖然是小組長,但是我不能做違反政策規定的事情啊。”看到親戚不高興的樣子,父親耐心地解釋,“再說現在這些事情都要在村里里張榜公示,我今天要是為你們搞了‘人情保’‘關系保’,一公示出來,我們怎么跟鄉親們交代……”
話說到這個份上,親戚才極不情愿地離開我家。
“你爸啊,就像紀委書記一樣,隨時都在監督我們的一言一行,就生怕我們哪里做錯了。”母親總是這樣“批評”父親。
其實,我們都知道,父親這樣做,不僅是嚴格要求他自己,更是希望我們也能嚴格要求自己。他一直以來都是用自己的原則管好他這個“小官”身邊的每一個人。
現在,我每次回家,父親總是對我說“你成為了一名紀檢干部,一定要按規矩辦事,干干凈凈做人,一定要記住,除掉雜草,莊稼才好。心正,路才會正,人生沒有捷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才會心安!”(袁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