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還是個剛上大二的學生,從邊遠貧困的山區到省城師范大學讀書,在學校邊讀書邊打工掙點生活費,與家鄉的親人們只靠書信往來保持聯系。因為通訊聯系不方便和家庭經濟十分困難,也為了不影響我的學習,就連母親過世的噩耗,也是幾個月后才由大哥告知我,同時轉達了母親的臨終囑托:“有一分力發一分光,不要讓一個娃娃失學”。
悲痛之余,我把母親的遺囑牢牢地銘記在心里。
大學畢業后,我順利地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按照母親的臨終囑托,我肩負起兄長的責任,以自己微薄的工資,供養6個正在上學的弟弟,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但能夠自食其力,而且都成為了有用之才。
而我自己,也在組織的培養和同志們的關心支持下,經過多崗位鍛煉,成長為一名紀檢監察戰線的正處級干部。
多年以來,我時刻牢記母親 “有一分力發一分光”的遺囑,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都竭盡全力,以近乎嚴苛的標準要求自己和下屬,圓滿、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不允許自己有一分懈怠,也不允許下屬在工作中偷懶耍滑、應付了事。對于工作中有領導、親屬找我打招呼或給予方便的情況,我一律拒絕,不留情面。
在黨風室任主任期間,一個曾經在工作上幫助過我的老領導讓我給某單位出一個證明,以達到超編制購買公務用車的目的,我同樣堅持原則沒有給他辦理。
曾經有同事和下屬背地里稱我為“黑包工”,說我在工作中過于嚴苛、不近人情,但我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工作上嚴格要求、剛正不阿,生活上嚴于律己、不隨大流。
如今,弟弟們都各自成家立業,兒子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的經濟負擔已經減輕了不少,工作也比較順利,有時會有歇一歇的想法,但是母親的遺囑激勵著我,讓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有一分力發一分光”,這是母親的遺囑,也是共產黨人的必備品質。作為一名“打鐵人”,我將一如繼往地堅守自己的崗位,竭盡所能履好職盡好責,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為西雙版納的跨越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西雙版納州紀委 王恒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