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離我們已經遠去八十年了,但關于紅軍長征精神的探討不會遠去,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長征精神將永遠伴隨著我一路前行。
我童年的時候,聽長輩們講紅軍過老家門口的故事,聽說紅軍長征,走的就是老家門口那條路,知道父輩們曾經因不了解紅軍而背著小孩出去躲避,天黑以后才敢回家,其實紅軍秋毫無犯。
后來我上學了,讀過一篇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課文,到現在還能大段背誦,現在查找了一下,還真是找到了與原文一致的文字,好在文章不長,茲錄于后:講到長征,請問有什么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別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2萬余里,縱橫11個省。請問歷史上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么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播下了許多種子在11個省區,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中國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她的領導機關,她的干部,她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里去。長征勝利,新局面就開始。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陜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文章寫得真好,至今記憶猶新。此時再回憶起,我記得是小學五年級,當時因老師生病,我們村有一個在縣城讀過高中的女生臨時來代幾天課,講課時,她把陜北讀成“夾北”,我在下面小聲說“是陜北”,當時她沒有怎么批評我,可是她回村以后跟我母親說我不遵守課堂紀律,自然少不了母親對我的一頓責罵。
再后來,參加工作了,喜歡文史方面的書籍,能看到關于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史料多了,能看得到的視頻、媒體資料也不少,參加單位組織在本地參觀紅軍長征史跡、紀念館活動次數也不少。總感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永遠是個謎,常學常新,常思藏深,常悟常得,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
現在,我有幸成為基層紀檢監察工作者,在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把紀律挺在前面,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的形勢下,聯想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可以清晰的看出:當時在第五次反圍剿完全失敗的情況下,紅軍下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鐵的紀律是三十萬人紅軍順利走出中央蘇區第一步的保證。包括遵義會議以少數服從多數,個人服從組織的規矩和紀律,形成決議完成“會議決定”程序,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長征途中嚴守紀律的典范不計其數:在一些連隊3天沒有一粒青稞的情況下,仍舊對所經藏區的財物糧食給予妥善保護;在山里發現無人看管的牦牛,盡管官兵們無米下炊,但絕對不會殺牛,還會割草養牛,幾天后牛主人找來,紅軍全數奉還;經過玉米地,實在餓極了,便煮點玉米葉吃,當玉米地主人——一位老阿媽揭開紅軍的鍋,看到煮的是玉米葉子,回家端來一大盆煮熟的玉米送給紅軍。連司務長給了老人三塊大洋后,官兵們才狼吞虎咽吃起來,看得老阿媽在一旁直抹眼淚等等。這些典范事例足以證明中國共產黨人鐵的紀律保障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勝利。
今天,長征精神依舊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憶長征精神,紀檢人豪情滿懷,更闊步前行!(牟定縣紀委 段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