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搞錯了,昨天取款你多付了2000元,趕緊給你送過來!”清早騎行十幾里小路的父親,滿頭大汗地趕到銀行退錢。
“大伯,我的賬目沒錯呀,是你搞錯了吧?”幾番下來,營業員面帶不悅。父親急了,直奔主任辦公室,拿著昨天的取款憑證詳細說經過,主任直搖頭:“不會的,大叔,我們不會出這樣錯的”。最后,父親堅持把錢交還給了銀行。
這件二十年前發生的事在村里傳開后,整個小村子沸騰了。“梅會計真是個怪人,銀行多付錢的事兒他不說,誰都不知道,他還給送回去,人家不認賬也就算了,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家里蓋房子不缺錢嗎,要是我,就不還給他們”。村上個個議論紛紛,好像是父親做錯了事一樣。
這事發生在父親身上,一點兒也不奇怪。
九十年代初,父親在鄉鎮企業當會計,有的農民工因家窮隔三差五地找廠里借點錢,后因各種原因不上工了,錢也就不還了,父親就拿自己的工資補上,不讓公家貼一分。
幾十年來,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剛開始分產到戶搞單干那會兒,十里八村的農戶一起到集體山林砍公家的樹,我們兄弟幾個眼紅了,拿著斧頭、彎刀、鋼鋸興沖沖地跟著上山。父親追上來,硬是把我們兄弟三個強拉回去。后來,幾天的時間,好好的一片山林就脫下了“綠色的衣裳”。
有這樣“倔強”的父親,兒時的“委屈”自然少不了。每次與村里的小孩爭斗或是一起做了“壞事”,不管三七二十一,挨責、挨罰的總是我。當時,心里甭提多委屈!
1962年,父親作為干部子女、學生會干部,被要求帶頭下放務農,其工作、待遇由地方作出妥善安排。作為一個報著“航空夢想”品學兼優的學生來說,其痛苦不言自明。后來,國家給擴大范圍下放的學生補發了畢業證,并先后在1984年、1991年出臺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必須給予安置或解決待遇。但終因地區經濟落后,政策在一些地方被擱置,因此,父親又在漫漫等待中度過了30多年,從未向組織提過無理要求,但已從一個青年學生變成了一個古稀老人。
“占公家的便宜不管多少,都是虧良心,沒有寡廉鮮恥心,有什么不敢占為已有,有何昧良心的事不敢做?別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自己可要憑‘良心’做事呀!”談心中,父親總這樣提醒我。
良心,《新華詞典》解釋是“好的心地”,《辭海》解釋:良心古謂本然之善心、仁義之心,今謂存在于內心的是非、善惡之認識。所謂憑良心做事,就是憑存在于各人內心的是非、善惡認識做事,就要憑敬畏之心、感念之心、羞恥之心、正義之心、自律之心做事。
原來,這不僅是一種處事做人之道,更是一種正直善良、守身自律的“品格”和“境界”啊!作為一個快二十年黨齡的我來說,真的該拿身邊這面鏡子好好照照了,除除塵、靜靜心,多多回味那句“‘虧’吃得,‘良心’虧不得”,永遠保持入黨時的初心。
“思聯,我的社保縣里快要解決了,到時每月能領到近千元的補助呢……”父親打來電話,笑聲是幾十年來最爽朗的一次。(曲靖市紀委 梅思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