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秋節,腦海里閃現的一堆詩句:“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閑剩此嬋娟。”……詩人常以月亮寄托鄉愁,中秋圓月更讓文人騷客觸景生情,思念成了詩人眼中中秋節的味道。但在我心里團圓才是中秋節的味道。
得知今年中秋節舅舅不能回家,外婆早早的就到縣城一家老字號的月餅作坊預訂好了月餅,跟老板說好三天后來拿。這天,外婆叫上我,拿好月餅后就直奔郵局。我知道外婆是要給遠在異鄉的舅舅一家寄去。
外婆總說中秋節是團圓節,本該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團圓飯,既然不能回家團圓,家鄉的月餅是必須要吃的,一家人雖不在一起,但一起吃著家鄉的月餅,也是一種團圓。小小的、圓圓的月餅,寄托著祝福、期望、思念和愛奔向了千里外舅舅家。
想起小的時候,每年中秋節,母親必定會早早發好面,待面醒好后,打堿,把面團反復的揉搓,再搟成一個長約一尺的圓餅。上面撒上事先炒好的芝麻,用文火慢慢的焙干。待烤好,切成小方塊上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父親講話的神情,母親慈祥的微笑,還有小妹吃餅時俏皮的模樣……這是母親帶給我們的幸福團圓。
月圓節,這月餅必不可少。中秋節漸進,商場早已是月餅的海洋。現在的月餅,花樣品種多得讓你目不暇接,商家為了牟利在月餅上大作文章,外表包裝精美華麗,有些價位定的叫人莫名其妙,高得離譜。更有嘩眾取寵的特大號月餅,令人稱奇。歸根到底,月餅是叫人品嘗的一種食品,而假若那些價格不菲的“高級月餅”真被放上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更多討論的應該是這塊月餅吧,團圓節的團圓氣氛都被“高價月餅”搶去了風頭,這節過得真不是滋味。
中秋佳節,所有的親人都能再聚首,品一口家釀的葡萄酒,嘗一塊自制的土月餅,敘談,賞月,有興致的再即興賦詩一段,亦或隨性高歌一曲,那溫馨祥和的團圓氣氛才應該是中秋節應有的味道。(普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