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你準備去哪里玩?”隨著國慶節假期的來臨,無論是同事見面打招呼,還是朋友打電話或微信聊天,問得最多的可能就是這個問題了。
“國慶”一詞,本指國家喜慶之事,最早見于西晉。西晉文學家陸機在《五等諸侯論》一文中就曾有“國慶獨饗其利,主憂莫與其害”的記載。在封建社會,常把帝王登基、誕辰稱為“國慶”。時代發展到今天,國慶節已經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國慶”也有了固定的含義,特指“國家建立的紀念日”。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家都把國慶節當成旅游節來過,一味的強調旅游休閑。在這個節日好像不出個遠門,就有點對不住這7天假期。當被問及如何過國慶時除了說“去旅游”就一臉茫然抑或一臉漠然,更多的人已經把國慶假期當成了一個可以盡情玩耍的好時機。國慶節漸有演變成單純的“消費節”“娛樂節”“旅游節”的趨勢。很多時候國慶節都被貼上旅游黃金季的標簽,媒體連篇報道旅游景點的門票、接待、人數、天氣,一擁而上的出行,旅游景點人滿為患。各類商家為國慶節籌備最早、動靜最大,瘋狂打折的促銷,集中消費的市場,商家高興地點著大把的鈔票,還有一些人在你來我往的飯局中昏昏度過……國慶節儼然成了全民休閑旅游、刺激消費的日子,而節日主旨“愛國”幾乎被淡化!這樣的景象著實令人遺憾和憂慮,如果不是政府性的城市裝扮和標語宣傳,如果不是電視里的紀錄片展示、電影院里集中播放戰爭類題材的電影,很少有人能想到國慶節本身所具有的意義。
不是說國慶節就應該一味的肅穆和莊嚴,只是說國慶節的歡樂休閑最好能夠和國慶的本意多些聯系,在娛樂中紀念,在紀念中快樂。國慶節不應該僅僅被一個“玩”字打發掉。
過國慶節,人們首先應當想到的是國家的歷史、民族的尊嚴,要我們在享受國泰民安的幸福時,對國家感恩,對革命先驅緬懷,對勝利紀念,要學會追憶,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國民的國家意識。
不忘過去,才能走到更遠的將來。今天,請以國慶的名義讓我們來一場反思:我們該如何過節?(元謀縣紀委 楊金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