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袖手旁觀!”“不能無動于衷!”“不能由紀委‘千里走單騎’!”談到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一些單位的“一把手”面容端肅,語態鄭重。
“四種形態”覆蓋了所有可能發生的違紀情形或苗頭性問題,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都不能置身事外。
基于這樣的認識,一年來,云南多措并舉,要求各地各部門切實明責知責、認真履責盡責、嚴格考責問責,確保從嚴治黨常態長效,真正落到實處。
強化擔當 壓實責任
昆明市認真執行“一案雙查”,定期對信訪舉報、案件查辦、紀律處分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保山市出新規,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專題向上一級黨委(黨組)、紀委(紀檢組)報告實踐“四種形態”工作情況,專門聽取同級紀委(紀檢組)開展工作情況;
云南大學面向領導干部實施“4+1”制度模式、面向學生實施“4+1”教育模式,促進形成廉學、廉教、廉政的良好環境;
……
以省委《關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實踐“四種形態”的指導意見》為行動綱領,一年來,省紀委出臺了實踐“四種形態”的制度12個,昆明、曲靖、普洱、大理、昭通等州市結合實際,制定出臺了制度43個,各縣市也相應出臺相關制度,全省逐漸構建起了省、市、縣三級實踐“四種形態”的制度體系。
目前,全省上下已取得共識:運用“四種形態”,黨委(黨組)是責任主體;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主要領導和班子成員都負主體責任;黨紀重處分和組織調整的決定,黨委(黨組)負主體責任;組織調整的實施,組織(人事)部門負主體責任;對違紀問題的紀律審查和問責處理及黨紀輕處分,紀委(紀檢組)負主體責任。
不能否認,反腐敗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現象。為此,云南著眼于積極性和推進力,堅持實施領導干部向紀委全會述廉述責,以及各級紀委定期向同級黨委和上級紀委報告同級黨委管理干部紀律審查情況等制度,對于反映的問題線索較多的領導班子,則緊盯不放,嚴肅查處。去年底,省紀委對3家省屬國企的黨委、紀委“兩個責任”缺失等問題開展紀律審查,26名責任人分別受到立案審查、組織處理和問責追究。
重心下移 工作下延
今年年初,由省委常委帶隊,11個檢查考核組分赴16個州市、84個省級機關單位,對2015年度全省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
這樣的考核,既是我省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規定動作——省委已連續10年堅持組織開展,也是我省運用“四種形態”的有力抓手——嚴督實考下,不斷把落實“四種形態”責任壓力傳導到“神經末梢”,形成環環相扣的責任鏈條,推動全省各地各部門履職盡責。
有例為證。5月20日,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對此次檢查考核評定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的13個地區和單位的黨政主要領導和紀委書記(紀檢組長)進行誡勉談話。紅臉出汗后,這些“后進”單位明確了整改方向和措施,進一步堅定了運用好“四種形態”的信心和決心。
回顧去年以來的監督執紀工作,似此“重心下移,工作下延”,云南還有一法。
“我們對16個州市、7個省直部門以及34個縣市區共計80個項目進行監督檢查,形成了問題清單,分列出51個問題……”近期召開的全省穩增長專項紀律檢查工作匯報會上,7個檢查組匯總上報了工作情況。
帶著問題上路,對照紀律審視。依托專項紀律檢查,云南將“嚴”字貫穿到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整改問題全過程,大大加深了被檢查單位對“四種形態”的認識。
令人稱贊的是,云南專項紀律檢查做到了“勁不松、氣不歇”。今年7月至9月,繼“五網”建設、穩增長專項紀律檢查后,全省脫貧攻堅專項紀律檢查工作再接力。
打“組合拳” 出“硬招式”
運用“四種形態”可以探求“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嗎?
答案是肯定的——通過凝聚合力,可以使監督執紀的腰桿更硬 、底氣更足、力量更強,收事半功倍之效。
行動!施措!落實!按照“發揮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作用,同時施展其他相關部門的功能”的思路,云南積極整合資源,認真做好“加法”,打出了有“殺傷力”的“組合拳”和“硬招式”。
“內功”上,云南著力強化紀委內部的協作配合,重點加強業務部門之間的溝通,暢通紀律審查的“前端”與“終端”,推動查審雙方共同為案件負責。
“招式”上,云南積極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的作用,深化紀檢、司法、巡視、審計等機關的協作配合,完善案件通報、線索移送、信息共享、應急聯動等執紀辦案協作機制。同時,堅持紀檢監察室和紀委書記辦公會“兩級集體排查”研判線索機制,實施“日清、周轉、月報、季結”的管理新模式,問題線索處置動態“清零”。
內外兼修、多管齊下、有禁有放……云南責任盈懷,運用“四種形態”的步履漸趨從容。(楊富東)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