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從事紀檢工作已有9個年頭,感受最深的是面對初核對象時,他們對我們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執紀的怨恨和誤解,以及明白違紀違規后的醒悟和懊悔。
2015年3月,我參與了對唐某某一案的調查,正是這次調查,使我對紀檢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有了更堅定的決心和擔當。
調查對象唐某某,80后,大專文化,2013年7月辭去在四川某職業技術學校的教職后,參加村級換屆選舉,當選為水富縣向家壩鎮樓壩村村委會主任。然而,僅僅過了1年多,這個被普遍看好的年輕人,因私分專項資金被縣紀委立案調查。
第一次見到這個年輕人的時候,他把我們當成來檢查工作的上級領導,侃侃而談自己的工作業績和人生規劃。待我們說明來意后,談話變得很艱難。唐某某有明顯的抵觸情緒,要么不回答提問,要么東拉西扯。隨著調查的深入,唐某某的態度有所轉變,他反復對我們說:“我當村委會主任不是為了錢,是真的想來干點事,我做了那么多事,就拿了這點錢,難道還不可以功過相抵嗎?”我也耐心地對他說:“不是金額的問題,而是錯誤的性質,是你拿了不該拿的,你才剛剛進入村委會工作就犯了這樣的錯誤,是很危險的!”回復我的是長久的沉默……
最后一次談話結束前,他語氣急促地問我:“會給我一個什么處分,影響我以后考公務員不,我想要一個輕點的處分。” 我告訴他:“不是所有的事都是你想象的那樣簡單,法不容情,黨紀黨規更嚴于國法,一旦違反必然受到嚴肅的追究。”
唐某某低下了頭,我的心里涌起一種復雜的情緒,沒有案件突破的喜悅,只有遺憾,為這個年輕人曾經的滿腔熱情和夢想感到深深的遺憾,不知道他日后將怎樣看待這段經歷,不知道這段經歷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最后,唐某某因私分縣直部門劃撥的專項資金,受留黨察看1年的處分。
今年9月,縣紀委案審室調查核實唐某某處分期的表現,唐某某在個人思想工作匯報中寫道:在扶貧辦工作期間,走遍了全縣29個村(社區),看到了困難群眾生活現狀,我很慚愧,我以前以為那點錢算不了什么,現在才知道自己真的錯了。他說:“處分之初,我對紀委是有怨恨的,覺得紀委干部不近人情,幾千塊錢就處分我了,破壞了我的人生規劃,但是現在我要感謝紀委,在我的錯誤還可以挽回的時候給了我教訓,我不會再錯下去。”
調查核實結束后,案審室的一位同事說起唐某某的時候感慨頗多,“他的變化很大,說話謙遜很多,他說知道錯了的時候,我愿意相信他是真誠的”。
從事紀檢工作的這幾年,遭遇過熟人和朋友的怒目相向,也有舊同事變成了陌路人,有時忍不住會覺得難過,偶爾還對自己的身份產生懷疑,但看見唐某某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紀檢工作絕不僅僅是給違紀的某人一個黨政紀處分那么簡單,更多的是在一個人剛剛犯錯的時候,拉他一把,提醒一下,甚至是懲戒一次,使其迷途知返,這才是我們的初衷。也許沒有那么多人能夠想到這個,肯定也還會有人繼續誤解,然而每天都是嶄新的開始,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始終堅信從怨恨到感謝,其實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接受處分的人真心悔過,距離也許就是層紗,我們都將在紀檢工作的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水富縣紀委 李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