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6日舉行的云南省紀委監察廳第四期道德講堂,我多次被付天華同志的先進事跡打動,并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從到鎮沅縣收集整理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至今已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多次在不同場合聽別人講和給別人講付天華同志的先進事跡,為什么我的眼里還含著淚水?
作為一名在紀檢監察戰線從事宣傳工作多年的人,能把那些有溫度的紀檢人故事講給別人聽,這是我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宣傳工作者最有意義和最幸福的事。
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黨委把第四期道德講堂的短片和故事交給普洱市紀委,并確定以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為主題,指定由我具體負責組織講堂短片策劃、拍攝、制作和付天華人物故事的宣講準備。我當時也向領導表示過,選擇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這樣有溫度的故事應該不會錯,它也許還能為道德講堂注入新的內容。
在策劃短片時,我們想到了一首歌,這首歌是思茅區紀委十多年前組織創作的廉政歌曲《兩袖清風為人民》,我們準備用這首由普洱籍哈尼族著名歌手楊倩琳演唱的歌曲,配上付天華同志的圖像來完成短片。我和市紀委宣傳部的同志到鎮沅縣拍攝了圖像,按照原來的構想制作出了短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碩輔到普洱調研時,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請張書記審看,張書記看后覺得短片沒有解說不好理解,建議為短片加上解說詞。
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為短片撰寫了解說詞,再把《兩袖清風為人民》的音樂配進去。果然,短片的質量馬上就提起來了,讓人真切地感到付天華故事的溫度。有好多家單位知道我們做了一個片子,都來借去組織干部職工觀看,給予了很好的評價。
在選擇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時,根據道德講堂的需要,我們選取了能夠體現付天華同志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方面的事例,最初曾想過找一個具有演說水平的紀檢干部去講,后來也想過請兩名當地有名的節目主持人去講,還想到過請本地的演講高手去講。這些最后都被我們一一否定,我們覺得,付天華的先進事跡是立足于完全真實的基礎整理出來的,用不著別人的演繹。只有他的親人和同事才能夠客觀真實地再現付天華同志的先進事跡,讓付天華故事有足夠的溫度。
我曾經多次深入到付天華同志工作、生活過的地方采訪,對他的所有事跡進行過核實和甄別,基本上了解了有關付天華同志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故事,也知道哪幾個故事最能夠體現付天華同志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最后決定由他的妻子、女兒和同事從不同角度進行講述,稿子先由鎮沅的同志按計劃拿出初稿,再由我進行統稿,修改潤色。經過幾番反復修改完善后,報市紀委領導斟酌修改確定后交給負責講述的同志。
由于是幾個人講述,其中必須有一個主持人,考慮到方便工作和熟悉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的需要,最后決定由市紀委宣傳部的張宇梅作為主持人。這樣,整個道德講堂的所有準備工作都由紀檢監察干部自己完成,體現了普洱市紀委領導倡導的“人人有舞臺、個個能出彩”的理念。這期間,省紀委監察廳機關黨委書記師紅梅經常在電話中進行指導,并專程到鎮沅縣審看節目,提出許多寶貴意見。
經過認真準備,省紀委監察廳第四期道德講堂終于開講,看完短片和聽完付天華故事后,省紀委領導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勵。特別是在“談一番感悟”環節,省紀委監察廳4名干部對付天華先進事跡中“閃光點”的準確把握和結合自身實際的深切體會,使付天華故事的內涵有了新的提升和拓展。
參與省紀委監察廳第四期道德講堂相關內容的準備工作,是一次深化學習和接受教育的好機會。我深切的體會到,在全面從嚴治黨進程中,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專責機關,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很需要有溫度的故事來為我們加油鼓勁,而這溫度,就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正能量。在譜寫中國夢紀檢人篇章中,我們有責任把有溫度的紀檢人故事講得更好。(普洱市紀委 蘇賢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