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熱線傳遞政策方針,一個欄目凈化政風行風。我們用傾聽感受你的四季冷暖,我們用行動化解你的慘淡愁云。十年傾聽,我們用聲音陪伴你的苦樂人生;十年堅守,我們用電波鍛造你幸福的基座。十年思念看不見你的面容身影,十年流光雕琢了我的一腔柔情……”
11月的一天,在麗江新聞綜合廣播“政風行風”熱線播出十周年紀念活動的現場,六位主持人正聲情并茂的朗誦詩歌《聲音的力量》,觀眾們不斷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作為這首詩的作者,一名紀檢人,此時,我的思緒又飛回從前。
9月的一個午后,我接到欄目組的電話,要我給他們寫一首熱線播出十周年的詩歌。我一聽,懵了。靈動自由的詩歌和嚴肅認真的政風行風有關系嗎?從哪里入手?角度是什么?最最要緊的是,監督執紀問責對麗江政風行風的改變有多少作用?
帶著一堆疑問,我來到了電臺。
“十年來,你們紀委監察局對民生政策的落地,對政風行風的改變,對群眾身邊腐敗行為的查處,對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等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我們熱線播出的過程中,有很多真實故事。”說到紀檢監察和熱線的關系,電臺的小何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2014年,和先生因為毀林開荒種植瑪咖,受到聽眾舉報,紀檢監察部門責成森林公安調查處理。“他們向我宣傳了相關法律,使我知道在非法占用的林地上建墳、建房、挖沙、采石、種植農作物等行為要受到處罰,讓我警醒!”和先生的話給小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些故事都少不了紀委監察局的參與,你們就是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作為熱線節目的主持人,小何最有發言權。
她還告訴我,熱線開播10年來,共播出節目467期,58家政府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定期上線,1639名部門和行業負責人上線解答群眾投訴,其中一把手(區長、縣長、局長)上線人數為268人次,共解答群眾各類問題2874個,其中群眾咨詢1812個,投訴202個,意見建議860個,辦結率達98%,群眾滿意率達96%以上。
這只是冰冷的數據嗎?不,從這些數據中,我看到了農村的困難群眾,看到城市的下崗工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冷暖得失,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期盼,他們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憤恨……他們形象,他們的故事如窗外那棵掛滿紅葉的楊樹,那樣清晰,那樣真實。我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我的情緒一下子被點燃了。
“電波承載理由,/聲音挾裹訴求,/以每秒340米的速度只抵問題的核心。/那些堅硬如石頭的頑疾,/在聲音和公理的聯合進攻下,/被語言的炮彈炸得粉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一個秋風蕭瑟的早晨,/我行走在寬闊的大街上,/第一次對那些高高的發射塔充滿敬意。/它修長的身影和遠方潔白的雪山在我眼中,/一起構成靚麗的風景。”(麗江市紀委 楊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