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父親,有些忙碌,又有點神秘。
記得小學五年級,因為期末考試得了第一名,我歡天喜地回到家,準備給爸媽一個驚喜。誰知都等到晚上7點鐘,父親都沒有回來,我耐不住性子,撥通了父親的電話。誰知道,“嘟嘟嘟……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電話那頭的提示音明確告訴我,父親關機了。我很失落,跑到母親身邊尋求答案。“你父親在工作,我們別打擾他。”
“哦!”……
大約過了三天,父親回家了。滿臉的倦容、長長的胡渣,讓我很是心疼。責怪的話語已到嗓子眼,又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他是我的父親,也是一位老紀檢人。他喜歡趁我們熟睡之際挑燈夜讀,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舞文弄墨,喜歡從滿滿的書柜中抽出一本念給我聽……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年幼的我現已長大成人,機緣巧合也成為了一名紀檢監察干部。
初來乍到,我被組織安排到紀檢監察室,主要職責是執紀審查。雖然曾經是一名人民警察,但角色的轉變,還是讓我有點難以適應,跟不上“節奏”。父親仿佛會“讀心術”,沒等我開口,便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們紀檢人,執紀審查要敢于叫真碰硬,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程序合法。案件要經得起歷史檢驗,要把案子辦成鐵案。對犯錯誤的同志都要耐心細致地進行思想教育和轉化工作,把他們拉回到正確軌道上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父親的話語,字字珠璣、擲地有聲!
“執紀審查人員要政治可靠、紀律嚴密;要有‘啄木鳥’精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要勇于擔當,要求別人做的,自己一定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防燈下黑。”雖然父親已經退休在家,但平日里,還不忘叮囑我幾句。
隨著時光的推移,在經手查辦大量違規發放津補貼、貪污挪用民生資金等違規違紀案件后,我逐步從一名紀檢新丁慢慢成長起來。
“我工作快三十年了,這些年來,我擔任過公司經理,黨支部書記,現在犯了這樣的錯誤,對不起同事對我的信任,更對不起組織對我的培養。我給組織抹黑了,無論組織給我任何處分,我都坦誠接受……”
“這幾年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學習。私設‘小金庫’自己就是想占點小便宜,到頭來觸犯了紀律,真不應該呀!要是人生能夠重來……”
一個個執紀審查的案例,讓我明白了父親口中“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真正涵義。這是一個老紀檢人多年工作的經驗,也是對我這個紀檢新人的鞭策和期望,更是兩代紀檢人之間無聲的傳承。
我曾問過父親“干了大半輩子紀檢人,現在退休了,后悔過嗎?”
“沒有!”父親的回答堅定有力。
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我無數次捫心自問“多年后,我會后悔今天的選擇嗎?”看來,答案已經顯而易見。我不但不后悔,我還要把這個“接力棒”拿好,拿穩!(芒市紀委 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