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言:“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云南省羅平縣鐘山鄉是革命老區,曾為滇桂黔邊區中心根據地和羅盤地委指揮部,是云南最早建立紅色政權的鄉鎮之一。
革命先烈在艱難困苦條件下,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歷史讓我們認識到先烈的不懈抗爭、英勇殺敵就義締造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歷史賦予了我們現在的一切。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兩次經過滇黔邊境,在羅平播下革命火種。1936年,中共云南臨時工委書記蒞羅考察,認為羅平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建黨和發動武裝斗爭的理想基地。隨后,在昆明讀書的進步青年,經黨組織動員回羅平,秘密組織“讀書會”“農民小組”,傳播愛國思想。1937年,中共臨時工委派黨員來羅平,籌劃建黨,創建中共羅平第一個黨支部,直屬臨時工委領導。在抗日狂飚中開設書店傳播馬列,發起募捐,支援前線;開展統戰,堅持團結,派黨員打入反動統治區內部,掌握情報,控制武裝;吸收青年中之佼佼者入黨。1938年鐘山即建立黨支部,組織和發動農民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云南省工委批準成立中共羅平第一屆縣委,促進抗日救國運動蓬勃發展。1944年秋,日寇占領貴州獨山,云南有淪陷危險。省工委再派黨員到羅平開展武裝斗爭。1945年8月,羅平縣委從實際出發,以學校為據地,扎根農村,秘密組織農民武裝,趁“民選”之機,派黨員利用合法身份參加競選,控制部分基層政權,團結各階層愛國人士、發展革命力量。1946年國民黨發動內戰,鐘山黨支部將抗日武裝轉為反蔣武裝,革命武裝力量從小到大逐步建立五個大隊、三個江防大隊,建立抗擊國民黨軍隊及地方惡霸勢力的革命根據地。1946年到1948年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惡霸武裝的四次圍剿,鞏固了革命根據地;滇桂黔邊縱第三支隊先后在第七大隊長任學源,支隊司令員楊江、政委劉清等地下黨人的領導下建立了以鐘山為中心的中共羅盤地委、邊縱羅盤支隊。羅平縣委在鐘山鄉發動兩次武裝對抗,板橋、龍崗等地起而響應,使東南路連成一片,成了堅固的游擊根據地。敵人驚恐萬狀,調兵遣將向根據地頻繁掃蕩,燒殺搶擄,民受其害。為粉碎敵人的瘋狂進攻,羅平縣委發動群眾,空室清野,以機動靈活的戰備戰術,指揮板橋頭道口子、張口洞、砂鍋寨的戰斗,當時敵強我弱,羅平地下黨占據有利地勢頑強戰斗,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屢戰皆捷。
斗爭中也有局部失利和挫折。為堅定勝利信心,羅平縣委及時開展學習《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論持久戰》等文章,提高黨員的軍政素質;深入農村,組織“農會”“婦女會”;試行減租減息,動員參軍參戰,組建云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羅平游擊隊。羅盤區武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建立了擁有3個主力團、1個警衛大隊、4個游擊團、20支游擊隊的共16495人的人民武裝,主力部隊4080人、云南地方部隊5010人、貴州地方部隊7125人、廣西地方部隊280人。1948年9月,中共羅盤地委在鐘山鄉魯邑村成立。1948年11月地委決定恢復羅平縣委。1948年12月31日拂曉,地下黨配合羅平游擊隊解放羅平縣城。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共人民解放軍滇黔桂邊縱隊”。
1949年2月,敵軍反撲,侵占縣城。羅盤區司令部調集2000余武裝,發動圍城之戰,第二次奪回縣城。制定《租佃債息條例》《沒收逆產辦法》等規章。1949年6月,中共人民解放軍滇黔桂邊縱隊與敵激戰于灑背籠、阿金者、以土塊、大黑山等地,粉碎了敵人的五次掃蕩。羅平人民經過14年斗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羅平許多優秀兒女馳騁滇桂黔三省,拋頭顱,灑熱血,英勇作戰,消滅各種敵軍武裝2000余人,羅平人民光榮犧牲200余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大地上升起。1949年底,羅平縣黨員發展到1200余人,在全國勝利的大好形勢下,解放大軍挺近西南,羅平掀起迎軍熱潮。從此羅平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沿著中國共產黨指引的航向,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鐘山人民在革命斗爭中,有89位優秀兒女獻出寶貴的生命,60多戶農民的房屋被國民黨軍隊燒毀,鐘山人民省吃儉用支持革命,送糧食衣服,送槍支彈藥,送子參軍。民兵英雄王美珍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并獎給一支步槍。
追尋紅色足跡,讓我們感悟良多,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英雄們流血犧牲,給我們創造了美好家園。當今安定溫暖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當繼承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用先烈們的犧牲精神,鼓勵我們努力奮斗,勿忘歷史,不忘初心,展望未來,勇往前行。(李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