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曝光了多起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問題:福建省柘榮縣英山鄉樺嶺村的一筆30多萬元的危房改造整村遷建補助款,幾經周折、時隔四年才到困難群眾手里;陜西省戶縣周店村原主任李鵬在辦理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申請工作時,向5名村民收取“跑腿費”3.58萬元;河北省淶源縣扶貧開發局原局長妥開祥在采購肉牛時多報82頭,套取財政扶貧專項資金28萬元;甘肅省漳縣金鐘鎮尖子村黨支部原書記包尕寶瞞天過海,將200只扶貧羊“無償”轉給自己入股的養殖場……
從這些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問題不難看出,這些所謂“雁過拔毛”“ 瞞天過?!钡冉亓籼兹∈侄尾⒎恰胺啦粍俜馈薄?蔀槭裁锤覍覍疑焓?、并且能屢屢得手?其主要癥結就是責任沒壓實、監督沒到位,讓扶貧政策和資金在“最后一公里”出現了梗阻。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硬骨頭”就在于“最后一公里”。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落實“兩個責任”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壓力呈遞減趨勢,越到基層,壓力越小,責任鏈條在“最后一公里”空轉,監督在“最后一公里”上出現“盲區”。責任和監督不到位,就會出現許多邊界不明、情況復雜的模糊地帶,那些不法分子就會乘虛而入。
打通扶貧領域的“最后一公里”,首先就是要壓實責任。通過檢查考核、督促指導、約談提醒等方式,把壓力傳導到基層、責任壓實到基層,切實解決“上面九級風浪,下面紋絲不動”的問題。其次就是要監督到位?;鶎愚r村點多面廣,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往往都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暗自滋生的。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健全監督機制,暢通監督舉報渠道,依靠群眾的力量,編織一張由千萬雙群眾慧眼構成的監督舉報網,讓“最后一公里”成為“陽光大道”,群眾一眼就能看得明明白白,心里清清楚楚,心懷叵測的黨員干部自然不敢渾水摸魚。此外,紀檢監察機關要嚴格執紀、嚴肅問責,對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典型問題,做到發現一個、查處一個、震懾一片,并且要加大曝光力度,把那些向扶貧款物伸手的丑行丑態都放到陽光下曬一曬。
盯緊“最后一公里”,絕不能讓責任越往下越小,監督越往下越弱。切實打通扶貧攻堅的“最后一公里”,回應廣大群眾期盼,才能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