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河北省香河縣把干部考察功課做在平時,實行干部“經常性考察”機制,建立“干部經常性考察量化評價數據庫”,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考察了解干部德才表現,為選優配強領導班子、選準用好領導干部提供科學依據。
考察識別干部,目的是為干部精準“畫像”。通過全面客觀掌握干部的德、能、勤、績、廉各方面表現情況,為選人用人提供參照和重要依據。當前,我國的干部考察工作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干部“畫像”越來越準。然而,一些地方、部門不到換屆或人事調整不考察干部;有的考察不深入、走形式,認識了解停留在“感覺上、聽說是、印象中”;有的考察考核集中在年終例行考核測評上,重結果輕管理,重年終輕平時;有的干部考察基礎工作失準,在干部評比中搞“論資排輩”“輪流坐莊”……
如此考察很難做到全面了解、準確識別、科學評價,不僅導致干部“畫像”失真,還會引來“喬裝打扮”的投機鉆營者——有的換屆或人事調整前,工作圍著領導轉,忙前忙后,忙于表現;群眾面前一改冷漠臉,輕聲細語、熱情有加。可考察過后,有的同志認為一兩年內“輪”不到自己,工作標準和自身要求開始下降。長此以往,正確的用人導向難以彰顯,還會助長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識別干部,功夫在平時。識人知人需要綜合比對、久久為功。僅通過一件事、一次考察選用干部,偶然性高、失準概率大。“急拿現用”“走馬觀花”只會導致“只描輪廓”“千人一面”,難以深入、全面了解干部。考察使用干部,既要看現在又要看過去,既看一時一事又看一貫表現。要經常性、近距離、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了解,建立干部日常學習、思想、工作、考察、生活等檔案,把屆中考察、屆末考察、年度考察與經常性考察有機結合,變靜態考察為動態考察。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干部的“德”,是“畫像”看不見的“骨骼”,認識、評定難度高,只有通過提升干部考察選拔科學化水平,才能讓干部“畫像”不變形、不失真。干部素質能力體現在關鍵時刻,也體現在日常工作中。要對干部日常表現及“社交圈”“生活圈”進行全面、經常性調查,既重視關鍵環節,又盯住小事小節,用好群眾口碑這塊 “試金石”,確保考察“畫”全、“畫”實、“畫”活。(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