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白條,也叫經手單,泛指不符合財務制度和會計手續的字條、單據、憑據等非正規發票。近年來,盡管各地全面推行了組賬村管、村賬鄉(鎮)管的農村財務“雙代管”機制,建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對農村財務票據管理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并對曾經出現的“白條”問題做出了很嚴肅的處理,但以彌渡縣2016年開展的村“兩委”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情況來看,“白條”入帳問題卻屢禁不止,成為農村財務管理中的共性問題。這些“白條”支出,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甚至幾千元,極個別甚至出現幾十萬元的情況,且相對集中于招待費(自辦伙食)、誤工費、賠償費、占地補償費、辦公用品購置費、租車費、零星工程費等方面。
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審計和紀檢監察工作的實踐和思考,簡要談談治理農村財務“白條”入賬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一、“白條”入賬的主要危害
“白條”入賬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和要求,導致公務費開支混亂,村級財務支出失真,從小處講是財務管理的問題,從大處看,是農村基層“四風”和腐敗問題產生的溫床。主要有以下幾種危害:一是容易造成村集體虛假支出,掩蓋村領導不法行為,致使村領導侵占村集體資金;二是容易給對方提供可乘之機,造成國家稅款流失;三是容易導致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村級管理透明度不高;四是容易造成經濟業務反映失真,給套取現金留有余地,侵占集體資金留下可乘之機,造成集體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五是容易造成坐收坐支,給借支挪用也提供了方便之門。
二、“白條”入賬問題產生的原因
白條(經手單)入賬的問題是應該能夠杜絕的,但為什么白條(經手單)入賬成為農村財務管理中的一個共性問題呢?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梳理,從經濟業務的發生到會計做賬整個過程來看,本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村委會領導重視不夠。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財經紀律觀念不強,經濟業務發生后對經辦人員取得的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沒有及時糾正和制止,主觀上認為經濟事項是清楚和真實的,就在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上簽字審批,日積月累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白條支出單據。
(二)報賬員(出納)未認真履行出納職責,未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報賬。經濟事項發生后,大部分業務都是出納人員結賬的,當對方沒有開具正規發票而出具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時,沒有進行有效抵制;另外當其他經辦人員拿著經過領導簽字審批的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來報賬時,不敢堅持原則,怕得罪人。
(三)民主理財小組或者村務監督委員會沒有認真履行監督職責。村報賬員到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報賬前,民主理財小組或者村務監督委員會只是進行程序性的審查簽字,沒有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對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沒有提出整改意見。
(四)鄉(鎮)農綜站會計見單做賬、審核把關不嚴。鄉(鎮)農綜站會計沒有按照制度要求對各村報來的原始憑證的完整性、合理性、合法性、規范性等內容進行審核,見單做賬,對各村報來的不合理、不合規的票據沒有退還各村進行整改,久而久之,鎮、村兩級對白條入賬的情況就習以為常了。
(五)審計監督力度不夠。審計機關建立以來,根據《審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列入重點審計對象,農村審計基本上處于審計監督的真空狀態,只有一些專項資金需要延伸審計的時候才涉及農村。
三、治理“白條”入賬問題的對策措施
由于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而引發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已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了農村穩定,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而且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所以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就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政權建設。怎樣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呢?我認為,規范農村財務支出憑證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基礎和根本,只有從財務支出憑證入手,從根本上解決白條入賬的問題,規范財務支出憑證,才能做到規范管理。針對白條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具體的對策措施如下:
(一)鄉(鎮)村兩級領導特別是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財經紀律觀念。對經辦人員取得的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要及時糾正和制止,堅持原則,不輕易在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上簽字審批。
(二)報賬員(出納)要認真履行出納職責,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要求報賬。自己經辦的業務票據不合規不輕易付款,其他經辦人員拿來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報賬。
(三)民主理財小組或者村務監督委員會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責,認真審核把關,對不合規、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提出整改意見。
(四)鄉(鎮)農綜站會計做賬時要認真審核把關,發現不合理、不合規的票據堅決不能入賬,一律退還報賬人。
(五)建立農村財務審計長效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審計監督和責任倒查力度,及時查處一些違反農村財務紀律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紀委、監察及其他職能部門的監督作用,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起到查處一點,教育一片的效果,才能讓大家引以為戒,最后逐步推進農村財務管理步入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從根本上杜絕“白條”入賬的問題。(彌渡縣紀委 陳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