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不斷推進,紀檢監察干部也成為被關注的焦點,紀檢監察干部身處反腐工作的第一線,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形勢,長期擔負著高強度的工作和壓力,經常面對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負面信息,容易出現一些職業性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干部素質提升、履職擔責、家庭生活等。目前,關注并解決紀檢監察干部存在的心理問題是具有緊迫性、必要性、時代性工作任務。
一、紀檢監察干部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職業倦怠心理
面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呈現的新形勢、部署的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使紀檢監察干部工作任務越加繁重,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特別是信訪、紀檢、案管、案審等執紀審查部門,工作量不斷提升,接觸的負面信息較多,承受的工作壓力更大,導致心理產生職業倦怠;有些干部不能及時適應形勢轉變,造成工作節奏跟不上,積極性、責任感、使命感逐漸下降,疲于應付工作;有的干部長期在紀檢監察機關工作,喪失了對工作的新鮮感和激情,面對高強度的工作會消極應對。
(二)憂患忐忑心理
紀檢監察干部特殊的職責會使干部在工作中產生極大的顧慮,越往基層這種顧慮越突出。特別是執紀審查部門的干部,在工作中往往會得罪一些被反映人,而越往基層工作、生活圈子就越窄,加之中國特有的“人情”“面子”等因素影響,會使紀檢監察干部在工作中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在紀檢監察干部交流或提拔到一些單位,或者派駐到一些單位開展工作時,遇到的阻力或壓力也比其他崗位的干部多,導致紀檢監察干部在執紀審查過程中存在顧慮、,束手束腳。
(三)焦慮恐慌心理
紀檢監察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專業性、多元性的工作,對干部責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沒有全面豐富的知識積累、過硬的業務素質、科學有效的執紀方法和審查技巧、強大的心理素質、縝密的邏輯思維很難勝任。而很多紀檢監察干部都是半路出家,學校沒有專門的紀檢監察專業,系統的培訓并不多,導致部分紀檢監察干部業務素質偏低,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要面臨的執紀審查、文字材料、研究探索、信息宣傳等要求紀檢監察干部必須不斷更新、增加知識成為一名復合型干部。有些干部會存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的焦慮,有些年長的干部對計算機知識和新要求接受較慢,產生不適應工作的心理。面對日益繁重而要求又不斷提高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很多紀檢監察干部經常處于焦慮不安狀態,感到在日益變化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下,知識透支,很難快速提升自己。
(四)封閉抑郁心理
紀檢監察工作政治性、紀律性、保密性很高,又是黨內監督執紀部門,紀檢監察干部要監督別人,更要被別人監督。隨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進行,紀檢監察干部備受關注,對紀檢監察干部的言行舉止、行事作風等方面要求更為嚴格,加之工作帶來的負面信息和巨大壓力,致使紀檢監察干部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更為警惕,遇到的壓力和矛盾心理無法找人傾訴,只能自行化解。有的紀檢監察干部的家人、親屬、朋友不理解、不支持他的工作,會提出一些涉嫌以權謀私的要求,遭到拒絕后會誤解、責怪,甚至詆毀紀檢監察干部;有少數干部不能很好的看待工作和職務晉升之間的關系,感覺前途和待遇有落差;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種種壓力和矛盾,導致紀檢監察干部自我封閉、失落抑郁。
(五)特權失衡心理
由于紀檢監察機關特殊的職能職責,長期都是在監督別人,少數干部只習慣監督別人,不習慣被別人監督,甚至認為沒人能監督自己,在執紀審查工作中或者日常工作、生活中,對別人都是頤指氣使、盛氣凌人,滿身官僚主義、特權思想,在一些不法分子的圍獵之下腐化墮落;少數干部由于長期接觸被查處的干部,受到違紀違法干部案例的負面影響,不甘于自身清貧,導致心理失衡,也利用自己特殊的工作崗位和職權做一些違紀違法的事情。
二、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的工作有較高的期望和要求,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隨之備受關注。紀檢監察干部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推進,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人民群眾對反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也對紀檢監察機關和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壓力。
(二)組織關系因素
一是人際交往的壓力。紀檢監察機關很多工作都是涉密,與同事交往也要注意保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際交往;紀檢監察干部工作職責需要監督、調查其他單位或部門的同志,也需要其他單位或部門同志的支持,會使紀檢監察干部的人際交往較為尷尬。有些紀檢監察干部因為崗位特殊,會受到領導干部、社會人員帶有目的性的圍獵或威脅。紀檢監察干部不僅要花時間精力完成工作任務,還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會產生疲倦心理。
二是公務員職業發展的壓力。紀檢監察干部也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和理想抱負,希望實現自我價值,但由于體制的原因,個人發展與期望不一致,長時間從事一項工作,職業技能單一,與周圍其他人或者同學、朋友相比,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喪失了職業目標,導致心里是產生失落、抑郁。
三是機構改革的壓力。隨著工作形勢、任務的不斷變化,機構改革帶來的壓力也影響到了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生活。從“三轉”到“派駐派出機構全覆蓋”、監察委員會試點運行,對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等要求也越來越高,機構改革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紀檢監察干部要快速適應工作的新任務、新要求,提升自己的各項素質指標,導致產生焦慮、恐慌、迷茫的心理。
(三)個人因素
一是個人能力與工作要求有差距。紀檢監察機關工作的綜合性、專業性、多元性對紀檢監察干部能力素質要求較高,每個崗位掌握的知識、技能都不同,對執紀審查崗位的要求則更高。隨著反腐敗形勢的不斷變化,紀檢監察工作也有了新任務和要求,有的紀檢監察干部無法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來適應工作任務。
二是工作與家庭的矛盾。作為公務員基本的要求是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甘于奉獻,但家庭或個人問題也是公務員重點考慮的問題。由于紀檢監察干部比普通公務員要求更為嚴格,要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有的經常出差、加班,遇到“兩規兩指”特殊任務更是無法顧及家庭,會使家人對其工作產生抱怨,也使紀檢監察干部對家庭、家人產生歉疚心理。有的紀檢監察干部也會因工作職責與家人、親屬提出的“人情要求”發生沖突從而影響工作情緒。
三是各種角色的沖突。紀檢監察干部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當他們不能同時擔任好兩種以上的角色,或者某一種角色達不到期望值,沖突就會隨之產生。對于公眾來說,公眾強調的是紀檢監察工作帶來的責任和義務,卻忽視了紀檢監察干部作為普通人的權益;對于干部的家人、親屬、朋友來說,強調的是家庭責任和情感需求,也會忽視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需求。這些沖突帶來的影響往往會造成紀檢監察干部壓抑、矛盾的心理。
三、解決對策
(一)個人開展自我調節
一是不斷改造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紀檢監察干部應當不斷堅定理想信念,正確的對待各種思想文化,加強對自我的認知,充分肯定自我價值,用積極的態度面對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矛盾,正確認識到紀檢監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不以職務高低、權力大小來認定是否實現自我價值。堅決抵制各種腐朽、錯誤思想的侵蝕,拒絕不良誘惑,堅守道德和良知底線,甘于清貧、寂寞,不要讓工作中接觸到的負面信息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
二是豐富自己的業余活動。面對繁重復雜的工作任務,很多紀檢監察干部都是“單位—家庭”兩點一線,在工作、家庭帶來的壓力之下,業余生活枯燥乏味,甚至沒有業余生活,難免會給自己帶來空虛、無聊的負面影響。紀檢監察干部應當培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運動、書法、攝影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還能釋放壓力,增加生活情調;或者與家人、朋友一起去開展戶外活動,既增加了感情交流,又緩解了壓力,生活也變得充實、多彩。結合自身情況,摒棄一些不切實際、低級庸俗的生活追求,始終保持積極樂觀、活力向上的心態。
三是采用正確的處理方式。每個人都會因為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產生各種情緒或心理問題,這些不良情緒應當得到及時排解,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化解。紀檢監察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阻力、困難或者壓力、威脅應當及時與領導或組織進行溝通交流,在組織的幫助下采取積極正確的措施應對;在生活中的壓力,要多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取得家人、朋友的理解和幫助,積極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跟領導或組織反映,尋求組織的幫助。
(二)建立健全的心理疏導機制
一是建立紀檢監察干部心理健康預防疏導工作機制,由單位的組織部負責,開設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強紀檢監察干部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和認識,掌握一些克服、預防不健康心態的方法,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可以建立情緒發泄室或心理輔導室,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心理問題的疏導,并引導干部進行正確的情緒發泄和心理調適。各黨支部要多開展交心談心,及時了解干部的心理壓力,并幫給予疏導,幫助其排解。
二是完善人文關懷制度,單位應當落實好請休假、定期體檢等制度,關心干部的工作、生活,也要關心干部的家庭情況,在紅白喜事、生病住院等事情中,讓干部感受到組織無處不在的關心與幫助,緩解工作與家事沖突時帶來的壓力;機關工會適當組織一些健康積極的文體活動,營造活潑向上的工作環境,輕松舒適的工作氛圍,讓干部職工放松身心,勞逸結合。
三是健全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和考評機制。結合紀檢監察工作的特殊性和實際情況,不僅要完善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對紀檢監察干部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導,幫助其堅定理想信念,正確看待職業壓力和自我價值,自覺遵守黨紀國法,還要注重引導干部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高雅志趣,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健全激勵考評機制,充分調動干部的積極性,促進廣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而且干成事;同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建立人生安全保障機制,切實為干部干事創業、履職擔責進行保駕護航,避免干部做事瞻前顧后、束手束腳。(麗江市紀委 徐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