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任貢山縣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期間,單位財務方面出現重大問題,作為分管領導,未能及時發現問題,對下屬工作疏于監管,是我的失職,我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接受調查時,熊春天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2015年12月,貢山縣開展盤活存量資金清查專項行動,工作人員發現貢山縣政協錢帳不相符,基本賬戶里的76萬余元資金不翼而飛。針對這一問題線索,紀檢監察部門隨即展開調查。
經調查核實,工作人員逐漸厘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該部門的原出納姬某某利用職務的便利,擅自購入財務軟件偽造銀行對賬單,將公款挪用于賭博或營利活動,以為可以借此瞞天過海。日前,姬某某因犯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已被怒江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受行政開除處分。
大額資金不翼而飛,分管領導毫不知情?由于案件的影響較大,性質嚴重,紀檢監察機關決定對此案實行“一案雙查”。
“熊副主席,對于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你是否清楚?每一筆資金的使用你是否都把關了?”剛坐下,調查組就開門見山。
“賬面經費情況會計會定期的向我報告,這個我是清楚的,平常單位網銀K寶的操作和審核都是出納一人在操作,具體的資金明細及對賬情況,我……我沒有查看。”面對調查組的問題,熊春天回答得有些吞吐。
一個單位的資金使用完全由一個人來操作,作為財務分管的領導,對經費使用這么重要的事竟如此撒手不管,甚至資金已去向不明了還如此高枕無憂,這位“太平”官當的真是太輕松任性了。
2017年2月,熊春天因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未履行好主體責任,對下屬人員監管過于寬松,最終害了他們,也害了自己。這次組織對我及時處理,點醒了我……”受到處分的熊春天表示,這樣的追責給他提了醒。
分管領域出現嚴重問題,分管領導難逃干系。從表面上看,該案例并不是熊春天直接為之,但作為分管領導,抱有“不貪便無過”的錯誤想法,對分管領域工作和人員甩手不管,加之貢山縣政協賬務和資金監管制度的缺失,這才給了下屬人員鉆空子的機會。多次作案頻頻得手,愈演愈烈,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致使國家資金損失,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下屬犯錯,領導擔責不冤。作為地方或單位的領導,除了履行崗位職責外,還要對所在地方或單位履行從嚴治黨負主體責任。很多時候,下面出的問題,根子就在上面,作為一方領導,豈能脫得了干系!”貢山縣紀委工作人員說。
按照有權就有責、權責對等原則,怒江州紀檢監察機關將加大對落實‘兩個責任’的責任追溯,不因領導干部工作崗位或職務變動以及退休等原因而免于追責。這樣就斷了一些人‘以時間換空間’逃脫責任的幻想,也讓更多領導干部慎重對待手中權力,自覺擔負起管黨治黨的職責。也將用好“問責”這一管黨治黨利器,通過從嚴問責倒逼“兩個責任”在基層落地生根,不斷強化領導干部的擔當意識。同時要把問責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作為一種常態,充分發揮案例的警示、震懾作用,釋放出失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李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