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當記者走進召存信家的客廳,看到的是一臺十多年前的背投電視機,沙發是多年前的“老式樣”。在客廳正中央最為醒目的是召存信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的合影。
“要愛民千寨,不要愛財千袋。這條不成文的家訓深刻影響著我們。”召存信的小兒子召亞平表示,如今依然對父親的教導銘記在心。
據介紹,召存信1928年出生在云南省江城縣一個土司家庭。1949年5月,召存信放棄優越家庭生活,北上普洱尋找共產黨,毅然選擇了投身革命。他一心一意跟黨走,連續7屆、40年擔任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州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3年,大兒子召亞明因病去世,召存信要求子女們不許聲張,只準親戚朋友送葬,簡單辦了喪事。沒過多久,大兒媳玉塔耳膜穿孔喪失聽力,曾經在舞劇《孔雀公主》擔任重要角色的她不能登臺表演,曾幾次懇求召存信調動工作,得到回復卻是:“不要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就搞特殊,你舞蹈跳得那么好,可以專心研究民族舞蹈藝術,培養新人……”
“進了這個門,我們就是一家人,有什么吃什么,坐下來聊聊天,也很高興。”這是召存信愛人刀美英生前最愛說的一句話。傣族村民巖莊說:“鄉親們到老州長家就是走親戚、拉家常,想去就去,沒有等級區分。特別是在潑水節期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他家里都擠滿了人,年年如此,二老熱情接待、從沒有怨言。”
召存信從州長崗位退下來后,省里按照政策在昆明給他準備了一套房子,只要他簽個字就可以,但他始終不肯簽字。州里也曾在景洪給他安排過房子,但他以“怕群眾找不到自己為由”拒絕了。
“從召存信為西雙版納改革發展穩定所做的一件件大事、要事、正事,一樁樁小事、難事、急事中,人們看到了一種奉獻精神,一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公仆情懷。”當地各級干部群眾都知道,他生性淡泊,殫精竭慮,砥礪奮進。
在召存信休養期間,仍然時刻關心西雙版納的各項事業,牽掛著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1994年至2001年擔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8年時間里,他積極主動參加到農村、企業的調研工作,為當地發展獻計獻策。
2015年1月23日,召存信因病在景洪去世。同年,云南省委追授召存信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云嶺楷模”稱號。在召亞平看來,父親始終堅守“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群眾,不貪財、不貪色、不貪杯、不貪玩”的人生信條。生前召存信給家人子女定了四條規矩:一不許以他的名義辦私事,二不許搞特殊,三不許占公家便宜,四不許做生意。他把愛黨、愛國、愛人民、樸實、正直、無私的種子種在家人子女心里,不斷用他的品質和精神激勵親屬。
“西雙版納是一個邊疆多民族聚居區,召存信是傣族,但無論是干部任用培養,還是處理群眾事務,他都能一碗水端平。”一位較早結識召存信的上海老知青這樣說,召存信的一生是清正廉潔的一生,嚴以律己,公而忘私,沒有私心雜念。
玉塔至今珍藏著丈夫召亞明生前創作的《歡迎你到傣家來》《趕擺晚歸》等近20首歌頌西雙版納歌曲的手稿。那一串串悅耳的音符、一段段耳熟能詳的歌詞,已傳揚四方,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歌曲的創作者是召亞明。而他創作的素材與靈感,源于對其父親召存信優良家風的傳承。(楊大慶 張佩旭 巖溫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