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扶貧中的腐敗問題?”
“寧洱縣2016年的扶貧工作目標是努力實現脫貧摘帽,但許多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還需要鼓勵、支持干部放開手腳大膽干事、勇于創新。而有貧困的地方必然會有資金、有項目,有資金、有項目就有可能發生腐敗問題”。面對外賓的提問,寧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回答道。
近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在北京舉辦首場“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專題宣介會。中聯部圍繞“精準扶貧——不讓一個民族掉隊”主題,以云南省委實踐為例,向到場的聯合國駐華機構代表、外國駐華使節及政黨代表等近400位來賓,介紹云南省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實踐和成效。
主宣介會結束后,在“從省委書記到村支部書記的扶貧故事”和“扶貧幫困,一個都不能少”為主題的研討會上,寧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就精準扶貧的實際案例和生動故事與外賓進行了互動交流。
云南省少數民族眾多、貧困問題突出,而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作為最基層的縣一級紀委,在扶貧工作中,針對扶貧領域資金來源多而廣,產業扶持、基礎設施建設、民居改造、民房建設多而集中的特點特征,寧洱縣提前介入,通過常態化的提醒教育、監督檢查預防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專項檢查、捆綁檢查、明察暗訪等形式,對扶貧資金監管、資金使用、項目建設和駐村工作隊員開展工作、掛包人員學習掌握扶貧攻堅相關政策進行監督檢查。針對發現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做到早約談、早提醒、早預防、早糾正,有效地促進了資金規范使用,項目有力推進。
2016年,寧洱縣紀委通過通報、談話函詢、問責、黨政紀處分等多種方式對扶貧工作推進不力、項目實施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嚴肅追責,共通報批評20家單位,談話函詢17人,問責13人,給予黨政紀處分7人。通過嚴格監督執紀,履行了“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李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