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jié),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意義為感恩母親。母親節(jié)到了,讓我們用鏡頭記錄身邊點滴的母愛,并向所有的母親送上誠摯的祝福。
一個苗族媽媽抱著還在襁褓中的孩子,她的臉上碾下了一道道生活艱辛的痕跡,但她依然笑容燦爛。
“寶貝,這種小花花的顏色叫紫色。”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90后”的媽媽帶著她的小天使在認識身邊的顏色。
鄉(xiāng)村趕集日上,一位媽媽把熟睡的孩子放在挑籃里讓他多睡會兒。她肩上的挑籃,一頭挑起孩子的童年,一頭挑起全家的希望。
“寶貝不要害怕,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你看它在跟你打招呼呢,快跟它握握手吧。”一位媽媽引導(dǎo)自己的寶貝從小學(xué)會和動物友好相處。
出行路上,面對不愿自己走路只想騎馬的小人兒,納西族阿媽教導(dǎo)孩子要學(xué)會勤勞勇敢。
“寶寶,小花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做講文明的好孩子,好好愛護它。”年輕的父母忙于工作,年邁的奶奶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女兒要出嫁了,彝族阿媽給女兒穿上新衣,仔細盤繞著“白線”。
在外地工作的女兒,周末回家看望媽媽,在溫暖的午后,給雙腳患風(fēng)濕多年的媽媽泡泡腳,剪剪腳指甲。
媽媽年歲已長,身體日漸消瘦,白發(fā)漸露,也已為人母的女兒每個清晨都為媽媽梳理頭發(fā)。
背上的煙葉差點把她給淹沒了,但她不覺得累,她只想趕快賣了烤煙換了錢,給還在上大學(xué)的兒子寄去生活費。
在自家的菜園里,媽媽采摘著嫩嫩的小白菜。想著孩子回來可以吃上自已做的飯菜,微笑浮上了母親刻滿皺紋的臉。(普曉芹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