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和朋友到麗江去玩,突然聽見背后有人喊我“楊同志”,回頭一看,“真是你呀”,和我打招呼的人真有種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我卻一下子喊不出對方的名字,見我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他立即自我介紹起來,“我是老王呀,你們給我捐錢供我孫女讀大學的老王”,老王,真的是你,我立馬想起來了,洗得發白的解放牌膠鞋,身上一年四季穿著褪色的工作制服,畢竟四年多不見了,眼前的老王,筆挺的中山裝,腳上逞亮的皮鞋,衣服一點不顯褪色,一看就是新衣服,這是老王嗎?真不敢相信!
認識老王是6年前的事了,那時,作為鎮紀委書記掛鉤村,我時常去村里農戶家中拉拉家常。當時他的孫女以超過一本分數線23分的好成績考起昆明醫學院,這對一般家庭來說本是件天大的喜事,可對老王卻是憂大于喜。
“老伴中風,兒子前年因為酗酒打架傷人被判處緩刑,不能外出務工,在家無所事事,老伴的醫藥費、家里所有的開支、孫女考起大學交納的學費都要靠我一個人來解決,還想著退休后能發揮點余熱,現在真是慚愧啊。”
“在這種情況下,您還每月按時到村上交納黨費,始終不渝的參加村社召開的黨員大會和支部活動,雷打不動的堅持學習,這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您的筆記是記得最認真、最細致的,沒想到家里是這樣的境況。”
“您不知道,我多年來,一直有一個愛好,就是收集珍藏《黨章》,沒讀過幾年書,自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家里就多了這個紅本本,我們那些年沒有收音機,更別提電視機,干活累了,泡杯茶沒事做就拿出來翻翻,這一翻,還愛上了讀《黨章》。”說著,老王從里屋抱出來一個紙盒子,還包了一塊先進工作者的錦旗,一層層打開,里面竟是從中國共產黨建黨到現在的每一部《黨章》,共17個版本。
“部隊轉業回來后只顧忙于工作,退休后老伴又生這病,沒教育好孩子,自己又說不出什么大道理來,每當心里苦,又找不到方向,除了一個人抽悶頭煙,也實在想不出什么好法子來。兒子又不成器,犯了事被判處緩刑,在村里都抬不起頭了,那是我第一次拿著這個紅本子一字一句讀完了它。”老王布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他說:“就像你失去了雙眼,突然一束光從縫隙里照了進來,有了視覺一樣。”
如果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黑暗時的明燈,那么對于家里一無所有的老王來說,入黨時的這個紅本本支撐著他度過了人生中黑暗的日子。回去后和鎮上匯報了這件事,鎮黨委立即號召全鎮黨員干部捐款,還幫忙到各級各部門申請貸免扶補的各項政策,通過種種努力,解決了老王孫女上大學的學費,又幫忙聯系到一家單位,通過黨員每月定期捐款的方式資助老王的孫女5年的生活費。
“現在好了,孫女在學校品學兼優,畢業后順利找到了在省城醫院的工作,兒子過后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到廣州打工好幾年了。看,今天穿的這身新衣服,就是我孫女孝敬我的”,“說真的,感謝黨,感謝十八大后政府給我們退休人員也增加了這么多的工資。”看到老王幸福的樣子,以前認識他時他的窘樣一下子蕩然無存,沒有了家庭負擔的重壓,他臉上洋溢的是滿滿的自信。
讓我更驚詫的是老王還給我說現在他沒有了經濟壓力,他正供養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困難家庭在讀大學生,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老王認真、反復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對入黨初心有了更深的認識,至始至終保持入黨初心、時時刻刻珍惜黨員榮譽,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記走過的路,這是一個珍藏17個《黨章》版本的普通黨員的誓言,更是一個老黨員的入黨初心和不朽的信念。(劍川縣沙溪鎮紀委 楊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