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就幫幫你兄弟吧,他不能被關進派出所啊。”放學回家看見奶奶又坐在沙發上跟父親在哭訴,父親毫不留情的說:“做了違法的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我能幫我也不會幫的,就讓派出所的好好教育一下他,對他也是好事!”“你母親死得早,枉費我白疼你一場!”奶奶連哭帶罵的走了。記憶中,家里的親戚、朋友像這樣來家里找父親辦事的很多很多,但都被父親回絕了,因此背后大家都叫他“石頭”。
父親是一名法官,60年代出生在一戶貧困農家,因勤于學習,15歲就高中畢業,成為走出村里的第一個高中生。1982年起,他先后在鄉鎮法庭和縣級人民法院從事審判工作至今。
在成長的記憶中,父親對于我而言,總是忙碌的、沉默的、嚴厲的。他下鄉辦案經常一離家就幾天十幾天不回來,每次回家總顯得十分疲憊。在家里他很少說話,也因為他的這份沉默,我們這些子女對他更多了一分敬畏。
作為法官,父親態度威嚴、言辭謹慎,將“勤懇做事、清白做人”當作自己的人生理念。在工作中,遇到親友權貴說情,他不講人情、不給面子,讓熟人變成了陌生人,面對親戚和朋友的不理解,父親總說:“做為法律守護者的法官,怎能褻瀆法律的尊嚴。”當我在初中的畢業志向欄上寫下法官的時候,其實我知道那是受父親法官身份的影響,確切的說是被頭頂國徽、肩扛天平的威嚴所吸引。
父親一生是清貧的,也是堅強的。幼年喪母的父親更懂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那段缺衣少食的生活磨練了他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以至后來職業的清貧加上生活的重擔并沒壓倒父親,母親沒有工作,為了供我們上學、為了我們能有個居所,父親在生活中總是精打細算、節衣縮食。記憶中的父親永遠都是那一身藏青色的法官服,己身為法院中層干部的他,他始終獨守著那份清貧,堅守著內心的那份寧靜。他被同事尊稱為老師、被他教育感化的當事人稱他為“恩人”。 有一次,在好奇和虛榮心的慫恿下,弟弟偷偷地套上了他的法官服,在家門口跟朋友們顯擺了一番。他知道后,嚴肅地批評了弟弟。他第一次跟我們說了很多話,也讓我第一次知道法官服不只是普通的衣服,而是法官這個神圣職業的標志。它不像蟒袍玉帶那樣代表權勢、地位,相反,穿上它就背負了沉甸甸的責任。
真正懂得父親對工作執著的付出和追求,還是那次我與組織部門的領導到父親曾經工作過的鄉鎮考察干部,在與當地村委會的一位老干部座談閑聊,說起父親,他一個勁的說是好干部,要不是父親的教育和幫助,他兒子早就進監獄了。那一刻,我的心是震撼的,激動的淚水濕透了眼眶,我知道,那是驕傲的淚水,我為法官父親而驕傲。
如今,我有幸成為一名紀檢干部。當我真切地體會到紀檢工作的特殊、瑣碎與繁雜,有時也會心生驕躁,這時父親對我說得最多的就是“勤懇做事、清白做人”。父親將是我人生的一面明鏡,讓我懂得在清貧中堅守、在執著中付出、在付出中快樂。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作為一名法官,對于職業榮譽感,父親已經作出了詮釋。而我作為紀檢干部,也當繼承父親的志向,堅守對法律的信仰,以紀檢干部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鞭策自己,潔身自愛,謹慎自律,真正做到“勤懇做事、清白做人”。(武定縣紀委 申玲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