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分配到小街鄉水管站工作;2008年調入縣水利局工作,任勘測設計隊隊長。先后被授予‘易門縣優秀共產黨員’、‘玉溪市十五水利先進個人’、‘玉溪市水利系統2010年度抗旱工作先進個人’等稱號……”看著武云華同志的簡歷,一種敬佩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作為基層水利工作者,加班加點那是必須的,記得最忙的時候,我和隊里的同志三天三夜都沒有睡覺,那是2010年。因為自2009年以來,西南地區大旱,國家也相應出臺了很多水源水利工程、資金方面的幫扶政策。但要做工程就必須先進行規劃設計,而當時我們局里并沒有規計科,所以這項工作就分給我們勘測設計隊來做。2010年,省上下了個第三批小農水利工程項目,但必須在5天內拿出方案才有爭取立上項的可能。為此,我們沒日沒夜地干,利用2天收集資料,3天設計出方案,第6天去匯報時都是暈著去的。最后還好,因為我們制定方案及時,最終搭上了末班車,進入了全省29個縣小農水工程項目的盤子,為往后的3年爭取到了7000多萬元的項目。當時,我媳婦還買了愛心水果來看望我們呢!”艱苦的工作,不僅被武云華敘述得輕描淡寫,并且臉上還溢出滿滿的幸福。
“是什么支撐著你干這個艱苦的水利建設工作二十幾年呢?”
“我出身農村,非常了解農民的所思所盼。比如綠汁鎮的大嶺崗村,這個村子有十七八戶人家,雖然地處綠汁江邊,熱區氣候資源條件很好,但由于水低田高,澆灌條件很差,一直以來村民都是靠天吃飯,一年到頭基本種不出些什么莊稼,群眾生活很艱苦。近兩年來,我們在沙灘上建大水池的技術有了很大突破,所以在綠汁江邊進行了推廣,就為大嶺崗村建了一個。水池建成當年就見效了,群眾在一個梁子上都種上了小瓜。當時大家都說‘盼了十多年,終于建成了這個保我們穿衣吃飯的水塘,真是太好了。’像這樣的小水壩、水池和水塘,這幾年來,我們在全縣做了幾百個,而群眾感激而樸實的笑臉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贊許和鼓勵。我深知,這一個個水壩、水塘、水池,承載的可是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里面的份量有多重,我完全清楚。”
說話間,他遞給了我們一本“兩學一做”學習筆記。打開筆記本,是他工工整整用手抄記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章程》,在黨員廉潔自律規范、黨員的義務等字樣下面,他都用粗重的紅筆作了標記。在筆記本的最后一頁,他用筆加粗加重地寫了一行大字“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那個“做”字下面,還有重重的一個點。
至此,我明白了,他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源于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源于來自內心深處的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小街鄉普廠村群眾送的“修堤筑排水患 情系百姓辦實事”這面錦旗對這一切作了最好的詮釋。(易門縣紀委 王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