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今年100歲,現(xiàn)在重孫輩都大學畢業(yè)了,他的直系子孫有40多個,所有人都流著紅色血液,傳承紅色家風,堅持廉潔齊家,沒有一個人因違紀違法而給他丟臉,這讓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
在黨的96周歲“生日”前夕,我們懷著萬分激動和崇敬的心情,去拜訪看望威信縣目前唯一健在的老紅軍劉光榮老人,聆聽他的后人講述他當年的故事,緬懷紅軍長征經(jīng)過扎西的那段崢嶸歲月。
“父親出生在貧苦農(nóng)民家庭,一家人靠給地主家當?shù)钁艟S持生計。1935年2月,紅軍長征隊伍進入扎西時,年輕的他耳聞目睹了紅軍隊伍在大河灘等地打土豪、分錢糧給百姓的壯舉,見證了紅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的隊伍,于是父親就和哥哥劉光銀一起參加了紅軍,一直跟著紅軍隊伍從扎西苦戰(zhàn)到甘肅,在黃河邊的一次戰(zhàn)斗中受傷與紅軍隊伍失去聯(lián)系后,歷經(jīng)磨難回到了威信縣石坎村老家,參加川滇黔邊游擊縱隊云南支隊繼續(xù)革命。解放后,父親曾經(jīng)擔任生產(chǎn)隊長,帶領貧苦農(nóng)民抓好生產(chǎn)建設。”在去他家的路上,老人的小兒子劉明強向我們簡要介紹了他父親一生的戰(zhàn)斗和革命經(jīng)歷。
當我們提出和劉光榮交談時,劉明強告訴我們:“父親年事已高,正在睡覺,由于現(xiàn)在記憶力和聽力不好,連我到身邊他都要問我是誰,前不久父親摔了一跤,行動不便只能坐在輪椅上活動,他的事跡我簡要向你們講述吧。”
“作為紅軍的后人,您覺得父親留給您們最珍貴的財富是什么?”我好奇地問到。
“因為年輕時特殊的經(jīng)歷,養(yǎng)成了父親嚴于律己的品質。父親對自己和親人要求都很嚴。我妻子開了個小賣部,老人家哪怕是自己或者是叫他人到我妻子的小賣部買一個打火機,都要付錢,不付錢就不拿走任何東西。在我任村支書、主任期間,也有親朋近鄰因不符合條件,找老人家向我打招呼‘照顧’享受低保、貧困補助等,但都被我父親一次次嚴詞拒絕了。每一次當我回到家向父親說明我嚴格按黨和國家的政策、拒絕了一些親戚朋友‘越界’要求時,父親翹起大拇指說‘就要這樣干!’就是他老人家無數(shù)句‘就要這樣干!’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劉明強自豪地回答。
“不瞞你說,作為紅軍的后代,我感到責任和壓力很大。紅軍的廉潔、廉政元素深深扎根于父親的心靈,也影響著我的一言一行。我入黨20多年,先后擔任過扎西鎮(zhèn)石坎村的村支書、副支書、主任等職務,不管是在什么崗位上,我都一直以紅色作為底色,傳承紅色家風,從沒有利用職權為自己和親人謀取私利,也沒有違反過黨紀國法。這與老人家一直以來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聊了一個多小時,老人醒來了。看見有陌生人在家,行動不便坐在輪椅上的劉光榮老人比劃著叫兒子拿出一頂紅軍帽戴在頭上,表情嚴肅而又慈祥地和我們合影留戀,透過老人的臉,我感受到了紅軍當年的精氣神。
臨別時,劉明強告訴我:“作為一名紅軍后代,先輩的不朽功績要永遠銘記。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作為石坎村的副書記,我一定要把父輩們的長征故事和長征精神講給黨員干部聽,繼續(xù)發(fā)揚紅軍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化作前進的動力,團結帶領支委班子,與石坎村全體黨員同志和父老鄉(xiāng)親們一道,打好脫貧攻堅這一硬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同紅軍后人交談,聆聽長征故事,感受長征精神,對我來說,這是一次特殊的“廉潔黨課”,我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紅色教育,親身感受了革命先輩們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清廉本色。在和平年代,作為青年人的我們更要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國家民族的事業(yè)中,不忘初心、對黨忠誠,切實擔當起新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威信縣紀委 吳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