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奶奶已經92歲了,身體健康,沒什么大病,穿著樸素整潔,慈眉善目。
奶奶雖沒有什么知識文化,但身上卻有著“大家閨秀”般的傳統,不知書卻達理,一言一行都透著傳統的規矩和禮儀,說起做人做事的道理頭頭是道。“大話莫說,大恩莫忘”、“要讓人敬你,你要先敬人”、“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干凈做人,踏實做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勤儉持家”等等,信口拈來。
奶奶只知道我是家里唯一的公務員,但并不太懂我的工作是做些什么。也許是受大形勢的影響,奶奶耳濡目染,竟然知道當今高壓反腐的事,常常對我說“不該拿的別拿、不該要的別要”、“一失足成千古恨、貪便宜會吃大虧的”、“不管干什么,要勤快、吃得苦,做人做事要踏踏實實的。”……
我一直遵循著奶奶的教誨,踏實做人、努力工作、恪盡職守。
奶奶總愛說起過去的歲月,過慣了苦日子,常常掛在嘴邊的便是“有時要防無時,不要到無時才想起有時”,似乎這句話有無限玄機。以前理解這句話以為是說有錢的時候不能亂花,要想到沒錢的日子怎么過。如今,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紀檢干部,明白了這句話除了勤儉節約、居安思危,還有任何時候都要恪守規矩,不能放任的深意。
周末,回家探望父母和奶奶。每次回家奶奶都很高興,跟往常一樣,拉著我坐下,噓寒問暖了一番,又說起了她兒時的往事。
“我四歲時沒了媽,那些年苦得很,吃不飽、穿不暖,經常餓肚子,饑一頓飽一頓的,穿的是補了又補的衣裳,過掉多少苦日子。你們沒有過著那么苦的日子,也要認得艱苦,懂得珍惜。”奶奶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兒時的情景,我已經記不清從小到大這是奶奶第幾次跟我講她的這些故事了,但我每次都認真傾聽。
過了一會,奶奶繼續說:“現在條件好多了,你們從農村出去也不容易,生活上不要大手大腳的,有時要防無時,不要到無時才想起有時來,世上沒有后悔藥,到時后悔就晚了。”聽著奶奶的話,看著她滿頭銀發、布滿皺紋的臉,想到她歷經滄桑的一生,心里感觸頗多。
記得小時候,瘦小的奶奶總是閑不住,操勞了大半輩子,都成習慣了,不干活就覺得缺點什么,六七十歲時還在地里種玉米等莊稼,養雞養豬,到過年時宰一頭大肥豬分給兒孫們是奶奶最開心的事,閑暇之時還要幫忙照看小一些的孫輩們。
我的父輩們受奶奶的熏陶,一生勤勞、節儉、遵紀守法。奶奶有七個子女,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如今,兒孫幾十人,四世同堂,和和睦睦,相親相愛。
奶奶這些話的意思,我懂——人要學會滿足,知足常樂,好高騖遠、心存僥幸必然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做任何事都要有分寸,但人的一生難免會犯錯,如果做錯了事情,只要及時改正,就不會在危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偏離人生軌道。(羅平縣紀委 胡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