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縣龍門村作為大理州紀委監察局的扶貧掛鉤點,明確2017年實現貧困村“摘帽”的目標。2015年8月掛鉤以來,大理州紀委監察局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扶貧的重點,以項目助力精準脫貧,先后協調國土、交通、教育、移民、住建、扶貧、煙草等部門,爭取了道路改造和部分硬化、學校附屬工程建設、飲水管網配套、安居房建設、異地搬遷、村組活動室建設等脫貧項目。直接協調爭取資金1068萬元,其中用于道路建設資金530萬元,修通硬化三個自然村28.5公里公路。近日,南澗縣小灣東鎮龍門村阿苦底水泥公路的建成,徹底改變阿苦底群眾晴天一身灰塵、雨天一身泥的歷史,既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又成了村民脫貧的致富路。
從龍門磚廠岔路口,沿著彎彎曲曲的水泥路,欣賞著公路兩邊景色,車子一路暢通無阻抵達阿苦底村心,停在正在建設村級活動場所旁。
一條新鋪設完成的水泥路如一條寬玉帶,將民居分割成相對稱的上下兩排。“小賣部”的招牌字和中間留白的空地部分在兩排傳統民居格局中比較顯眼。
“這兩家小賣部是公路通了以后才開起來的,村頭還有一家,現在總共有三家。因為賣的東西比市場上還要便宜,生意還比較好。”阿苦底村的社長李遠祥介紹說。
阿苦底村是南澗縣小灣東鎮龍門貧困行政村中較遠的一個自然村,離集市也遠。雖然修通水泥路交通方便了,但是路程遠,運費應該不少呀!為什么賣的東西比市場便宜,能賺到錢嗎?
“薄利多銷嘛!現在賣的東西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品種多,幾乎都是大家所需要的,并且村里的小賣部對店主來說是副業收入,人工費、房租費不用出,進貨的時候拿的是批發價。村里的群眾有需要在這里就可以買到,也方便。賣的人劃算,買的老百姓也劃算,這都是黨的政策好”社長李遠祥的一番話解了我的困惑。
阿苦底村是南澗縣小灣東鎮龍門貧困行政村中貧困度較深的自然村,全村共有64戶246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9戶77人。該村生態環境惡劣,交通不暢,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受到不同程度限制。要致富先修路!為讓龍門阿苦底村搭上致富列車,在縣、鎮黨委政府的積極爭取下,在大理州紀委的協調幫助下,龍門村黨總支和龍門阿苦底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多次召開群眾會,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到公路建設中。為使公路直接通到村心里,7戶群眾自行拆除自家房屋共計1000多方米,使水泥路面建設由原規劃僅到村頭公路變為直接進入村心里。
龍門阿苦底公路的改造升級,改變的不僅僅是群眾的出行,還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社長李遠祥有點遺憾的說:“你們來遲了點,現在大家正在農忙,在家的人少,上個月外地人順著公路開著車子來到村里賣東西,絲巾、衣服、鞋子,也有賣水果蔬菜的,就像在趕集。”
這條全長12.78公里,總投資490多萬元的龍門阿苦底水泥路,不僅方便了的出行,給阿苦底村組帶來了很多建設項目,帶動了阿苦底村組的發展,而且讓公路沿線龍門箐上下、得介么、小丫口、母古子上下、渡故路、舊村上下等自然村組受益,受益群眾達319戶1308人,其中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為75戶288人。公路連通龍門村泡核桃、烤煙等支柱產業主產區,公路建成后有效解決530畝烤煙、5000多畝泡核桃的運出問題,給7個自然村11個村民小組鋪筑了一條對外的致富路,有效解決南澗第一家10萬只規模蛋雞標準化養殖龍華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原材料和產品運輸問題,為合作社的盈利和貧困戶的分紅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大理州紀委監察局在掛鉤扶貧中,整合實施扶貧項目20個,帶動全鎮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7000萬元。協調資金30萬元,發動建檔立卡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并已第一次分紅每戶1000元。協調貼息150萬元,扶持龍門村龍華蛋雞 養殖合作社,扶持貧困戶種植果木。整合45萬元,完成龍門小學綠化、餐廳、圍墻、大門、值班室等修建工程,并贈送300套不銹鋼餐具。(左國芬 羅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