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當年要不是來了解放軍,我早就不在人世了。黨培養教育了我多年,給了我新生,我就是想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用實際行動報黨恩、報民恩。”
近日,騰沖市黨員干部紛紛走進楊會春老黨員家中,聆聽一堂特殊的黨課,我也參與到其中,接受一次特別的精神洗禮。面對不同的面孔,楊會春說得最多的就是要感黨恩,要做實事小事、為民服務。楊會春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楊會春是騰沖市芒棒鎮張家村人,今年88歲,雖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是有64年黨齡,雖然家庭貧困,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堅持為子弟兵納鞋墊,服務鄉親。
20多年來,楊會春省吃儉用,把節約下來的錢買來針線和布,自己調米漿、搓線繩、打布殼、剪鞋墊,為人民子弟兵縫了成千上萬雙鞋墊。每隔一段時間,各駐騰部隊都會收到老人精心縫制的鞋墊和布鞋。
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她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開方抓藥,走村串寨把熬好的藥送給鄉親。錢不夠,她把女兒給她新買的皮鞋拿去商店退成錢,買藥送給大家。
2009年,村里遭旱,楊會春不顧兒女勸阻,挑起水桶加入到抗旱救災隊伍中。那段時間寨子里總能看到老人挑著水桶的身影。原張家村黨總支副書記劉善富說:“她總是先保別家的苗再澆自家的田。”
汶川大地震、雅安蘆山地震、云南魯甸地震,老人都拿出自己的積蓄托人捐款。在騰沖,每當從電視上看到或聽說誰家受災了,她就坐不住,一定要捐款捐物才安心。
2007年,騰沖明光鎮等鄉鎮發生洪災,楊會春捐獻了自己準備的百年之后裝殮的衣服鞋帽,表達她與災區人民共同抗災的決心和信心。2011年,當聽到芒棒鎮坪田村因電線老化導致10戶農戶發生火災的消息后,楊會春在全村第一個捐款,把平時舍不得用的50元錢捐給受災群眾……
“我有一元捐一元,有一百元捐一百元,想到受災的人得到了幫助,我心里就很高興。”楊會春老人常說,如果大家都只顧著自己,困難就沒法度過。你只有去幫助別人,大家才能互相幫助。
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獻,楊會春這名老黨員成了家喻戶曉的人,也得到了各級黨組織、各級政府的高度認可和贊譽,2012年被評為保山市“感恩之星”,2013年被被評為保山市“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先進個人”,2014年被評為保山市優秀共產黨員、“云南好人”及第五屆云南省道德模范。2016年楊會春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其孫子楊新奎到北京參加表彰大會,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楊會春老人激動的說:“頒獎那晚,我一直守在電視機前,當看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大家時,我落淚了。真的想不到,我只是做了一個黨員應該做的事,盡了一個家長對家庭應盡的責任,黨和國家卻給我和我們家這么高的榮譽。”
每月1日,楊會春都會將自己的黨費交到張家村黨總支書記番體相手中。“有時是5元,有時是10元,都是楊會春自己省吃儉用攢起來的,她臥病在床、行動不便,每月都委托兒子或者孫子來交,從不忘記。”“去年,她還將各級領導給她的600元慰問金作為特殊黨費,交到了芒棒鎮黨委,一筆筆黨費飽含著楊會春對黨的無限熱愛和忠誠。”
楊會春是平凡的,在8000多萬黨員中,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大漠里的一粒沙,不顯眼、不張揚,但正是無數個像楊會春一樣的黨員,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盡心竭力為民服務,共同撐起了共和國的脊梁。
當前,我們黨正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我們要向楊會春老黨員學習,學習她身上舍小家、顧大家,學習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一直默默無聞幫助別人、回饋社會的精神,她是一盞明燈,照亮了別人前進的路,她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合格的黨員。
聽了楊會春老黨員講完黨課后,在場的黨員深受觸動,紛紛表示,有幸成為一名黨員,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必須不忘入黨初心,對標黨章黨規,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氣魄,完成組織重托,實現群眾期盼,永當一名合格黨員。(騰沖市紀委 李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