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一天清晨,天氣陰冷,下著小雨。
我和辦公室小孫帶著攝像機一大早就到了幼兒園門口。小孫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一個“新兵蛋子”,領導安排他和我一起負責作風建設的日常工作和督促檢查。
剛把攝像機支好,一輛印有明顯公務用車標志的車停了下來,車上下來一個媽媽懷里緊緊抱著孩子,孩子還帶著口罩,我的心頭一緊,攝像機跟隨著她們。
媽媽邊走邊叮囑著什么,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匆匆地走了。我用攝像機錄下了全過程,并拍攝了照片。
回單位的路上我一直沉默不言,想起那位母親關切的眼神,我忽然有些動容。
“楊姐,你怎么了?看你心事重重的。”小孫打斷了我的思緒。
“啊!沒什么,剛剛送孩子那母親我認識,跟我住一個小區,好幾次遇到她都是開自己的車送孩子,今天會不會是有什么特殊情況,而且小孩子好像還在生著病,這種情況我們還要處理她的話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
“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也許她確實有特殊情況,現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是要求我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嗎?何況我們還是紀檢監察干部,更要帶頭嚴格執紀、不徇私情、不搞特殊,以身作則抓好作風建設。”小孫開導我說。
“我不是說要搞特殊,只是覺得作為母親......”
“楊姐,這就不對了吧,作為黨員干部就必須遵守黨的紀律規矩,公車送孩子上學,就是違反了作風建設紀律,違反紀律就應該受到處理。”我話還沒說完,就被這“新兵蛋子”給教育一通。
“小孫,你剛參加工作就有這種覺悟,不錯啊!”作為一個有16年黨齡的紀檢“前輩”,聽著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兵蛋子”這樣說,感到很慚愧。
“楊姐,我大三時就入了黨!大學畢業我報考了公務員,筆試成績第二名進入了面試,同學聚會上偶然得知我的崗位第一名父母都是領導,當時家里人都認為我肯定考不上了,說像我這樣出身農村沒錢沒權沒背景的‘三無人員’,怎么可能競爭得過干部子弟。但是結果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我這個‘寒門子弟’考上了,現在還成為了一名紀檢干部,家里人可自豪了!”小孫越說越帶勁。
“挺厲害啊!小孫。”我由衷地說,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那些年也是信心滿滿,充滿激情。
“過去找工作要靠關系、走后門,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今黨政機關‘逢進必考’、一切公開透明......這幾年耳聞目睹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各種新變化,我們都是其中的受益者。進入了公務員隊伍,現在又成為一名紀檢干部,我覺得踏上了一條新的‘趕考路’,身上肩負著使命,我想通過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讓更多老百姓跟我們一樣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你覺得呢?楊姐。”我聽得正入神,小孫忽然問我。
“嗯,是的!”我若有所思地回答道。
不一會兒我們回到了辦公室,我放下思想包袱,如實的跟領導匯報了督查的情況,經調查核實后,這位公職人員受到了通報批評處理。
后來幾天,我一直在回想小孫這個年輕同事給我講的一席話,感覺到收獲滿滿。在以往的督查過程中,督查對象有時是相處較好的同學朋友,有時是一些單位的主要領導,大家都會認為只是一點“小事”不必要“動真格”,很多時候還會找關系講人情搞變通,我自己在思想上也會有一些畏難情緒。小孫的提醒像一劑強心針一樣,讓我忽然清醒過來,作為一個黨員干部和監督執紀人員,如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學得不深、做得不實,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不適應、行動不自覺,是很容易出大問題的,不僅監督不好別人,最后還可能會害了自己。
在組織生活會上,我給大家講了小孫教育我的事,也進行了深刻地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從那以后,我更堅定了理想信念,加強學習,嚴守紀律,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勁頭和“責無旁貸舍我其誰”的擔當干好監督執紀工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麒麟區紀委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