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奶奶還健在,我記憶最深的就是奶奶的針線籮。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沒有多余的錢來買衣服,我的衣服總是在她的手里縫縫補補,這個針線籮仿佛來自未來世界的修復機器,把壞了的東西統統復原。
小時候虛榮心作祟,對有補丁的衣服充滿了抗拒,又奈何我那時候生性頑劣,經常弄破衣服,只好硬著頭皮讓奶奶縫補。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把我的衣服縫上了小花小狗之類的圖案,語重心長的說,娃啊,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就算以后有錢了,勤儉節約也不能丟啊。
那時候,說者有意,聽者無心。等我長大了,奶奶也走了,我才明白她的用心良苦。好在她當初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了我,讓我在生活中,每一粥一飯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念物力維艱。
初中的時候,我跟母親一起去拜訪親戚,看見一個老頭蜷縮在路邊,衣衫襤褸,瑟瑟發抖。母親帶著我馬上折返回家,把家里的幾個包子蒸了一下,拉著我,讓我把包子給這個老人。這我哪能行啊,我自己的包子給人了不說,還要讓我送給這臟兮兮的老頭,心里那是一萬個不情愿,臉上那是一千個憋屈。母親也沒有罵我,拉著我到老人蜷縮的地方,把包子給了老人,問了老人幾句話,便離開了。
路上母親跟我說,老人是本村某某家的,腦子有點不正常,家里兒女也不管他,所以他才蜷縮在路邊。孩啊,勿以善小而不為,也許只是你的舉手之勞,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雪中送炭。母親向來善良,每次見到路邊乞討的殘疾人,即便家里經濟并不寬裕,她也會施舍一二。她讓我明白,一行之善,重于千金。
有段時間家里做著送桶裝水的生意,記得那天正值炎炎夏日,因為前幾天沒有供應的水,好多家都沒有送。這一天要送水的有三十多家。我跟著父親用推車拉著水一家一戶去送水。因為早上還不太熱,剛開始還不覺怎么樣,我在后面推,父親在前面拉,雖也有人抱怨幾天沒有送水,父親連連抱歉解釋,送的還算順利。到了中午,太陽像打了雞血,馬上熱起來好幾度,我跟在后面推車都有點費力,可是父親仍然兢兢業業地拉著車,把水送到每家每戶,聽著他們的抱怨,父親一次次的道歉和解釋。送完最后一家,跟父親坐在推車上吃著冰棍時我才發現,父親的襯衫已經被汗水濕透了,雙手因為拉車已經磨出了血泡。這時父親的電話響了起來,又有人叫水,他擦了擦頭上的汗,二話不說,接著去送水。看著父親拉車的背影,我才明白朱自清寫的《背影》為何如此真摯感人。
父親話不多,但是他是家里的頂梁柱,是他支撐起整個家,是他教會了我勤勞和責任,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勤儉節約、勤勞善良就是我的家風。我的家風雖然沒有寫成大字掛在家里,沒有編訂成書做傳家寶,也沒有被時常提起日日背誦,但他是家人實實在在的品質傳承,是在一言一行的耳熏目染中為后輩樹立的榜樣。它將成為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心靈,塑造我的人格;它將成為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為人處事及生活習慣等都會打上我家家風的烙印。(祥云縣米甸鎮紀委 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