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慢慢老,此情何時了?倉促的歲月,總會有一些無法打撈的記憶,每當看到那個落滿灰塵的木箱,翻開那一本陳舊發黃的日記本和黨費證,我便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叔公。
時光退回67年,也就是1950年,在我老家發生了一件當地頗為轟動的大事。那是叔公剛從部隊退伍,成為我老家地方黨組織負責人,剛好迎來了和平解放農村時期,上級派來兩名工作隊員幫助地方黨組織搞土改,由于這倆人心存私念,肆無忌憚的侵吞沒收來的地主老財錢物,引起了群眾的公憤,情急之下,從地下黨轉為公開不久的地方黨組織負責人的叔公未經報告,就召集黨員開批斗,且沿用舊時方法,喝雞血酒盟誓,表示集體決議通過。在今天看來,未經請示就批斗上級,顯然違反組織程序,屬于錯誤做法。但在那個特殊時代,按地下黨的慣例似乎亦無不可。征得一致同意后,一干人等綁了兩人,押到村里準備先批斗再送往二十多里外的縣城交上級處理,殊不料一時疏忽,讓其中一個跑脫,那人一路狂奔到了縣城誣告說我叔公反了,縣城的公安隊抓住了叔公,不由分說的召集全村開批斗會把叔公斗得半死,還被扣上那頂無辜的“反革命分子”的帽子,無奈之下,真相只能暫時封存。
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開始實行人民公社集體食堂制度,集體食堂開了不到半年,無數人就被餓得害了肝腫病,有的村一天要死十多個人,眼看全家就要餓死了,好在叔公在集體食堂當管理人員,他偷偷地藏了些煮好的米飯悄悄的送回來給家人充饑,好度過難熬的天荒饑謹,然而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件事始終還是被人知道了,為此,叔公又一次被當時的隊長召集全村開批斗會斗得半死,扣上了一個帶“尖尖帽”的罪名,也就是今天的優親厚友。
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叔公沉冤得雪。在他那本陳舊發黃的日記本里寫了自己當年所犯的錯誤,也深刻懺悔的寫道:“作為黨員保持一時的個人干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都保持個人干凈,黨培養我那么多年,當年犯下的錯誤辜負了黨和群眾的信任,我給黨的形象抹黑,是個有‘污點’的人,不配做一名合格黨員。每當想起自己所犯的錯誤,時常潸然淚下,我希望黨組織給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一定用好黨章黨規這面鏡子,時刻對照檢查反省,警惕清掃身上和心靈沾染的“灰塵”,讓“灰塵”無處藏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諾一名合格黨員。”一瞬間,我才明白叔公每次聽到鄰里鄉親說到“尖尖帽、反革命”都羞愧得抬不起頭來的真正原因。
歲月的枝頭,掛滿過往沉香。雖說叔公當年走錯了路,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但他卻沒有忘記自己黨員的身份,一直堅守著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村里,叔公總是帶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逢天陰下雨,總能看到他抬著鋤頭穿梭在田間地頭為群眾疏通溝壩的身影,到了天氣干燥的時節,總是提醒鄰里鄉親注意防火。在生活上省吃儉用,一件洗的發白的中山裝,一雙打補丁的布鞋,勤儉過日,無論嚴寒酷暑,風里雨里,他總是天不亮就起來干活,太陽落山才帶著滿身泥土回家,勤勞樸實種了一輩子地,飽經風霜的臉上,積蓄了他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暮色降臨,一袋旱煙點燃了叔公一天勞作休息的清歡,悠閑的坐在村委會大門口的那棵榆樹下,一邊喝著茶看報刊,一邊聽著廣播中宣傳國家方針政策的聲音,總把一些所見所聞的好政策和群眾喋喋不休,臉上也洋溢著可親的笑容。
建黨節,是叔公最喜歡的節日,因為這一天孕育了中國共產黨,也孕育了叔公一生的信仰。每年7月1日,叔公總是大清早起來就帶上那耀眼的黨徽走在開會的路上,去到會場第一件事就是忙著交納黨費,他說交納黨費是他能為黨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他感到十分光榮。平時空閑,叔公也會給我講戰爭年代,許多共產黨員身無分文、簞瓢屢空、饑寒交迫,他們或用咸菜鹽巴,或用潔白的鵝卵石,或用糧食、棉鞋和軍被交納黨費,甚至犧牲前把身邊僅有的錢物,作為自己向黨組織交納的最后一次黨費的故事。那時還小,并沒有太大感觸,后來走上紀檢工作崗位,我才對共產黨員按時交納黨費的內涵大徹大悟,按時交納黨費彰顯的是對黨的無比忠誠、無比摯愛、無比信賴。
正是叔公的信仰,一點一滴,一天一年,指引著我,催促著我,鞭策著我。直到我上了大學,叔公仍一直在我面前嘮嘮叨叨,“要遵守學校紀律,努力學習,好好表現,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工作后,叔公反復叮囑“共產黨員就是要時刻用黨章黨規對照檢查自己,不能像叔公一樣給黨的形象抹黑,牢記黨的宗旨,要永遠跟黨走。”2016年我走上紀檢工作崗位,才真正明白黨員亦是身份更是責任,只有將黨章黨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打鐵人”。
漆黑的夜,那么靜謐,靜得有些怕人,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一直支撐著叔公在人生遭遇不幸的時候還咬緊牙關走下去?支撐著他永遠不忘黨員的身份甘于奉獻自己的一切?那就是信念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才更加深刻地領會到信仰的力量。理想如帆,信仰如炬。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現在一些領導干部蛻化變質,說到底就是因為信仰迷失、理想缺失,“根”沒了、“魂”丟了、“鈣”流失了。作為監督執紀的執行者和監督者,面對周遭紛繁復雜的困擾、形形色色的誘惑,面臨著各種嚴峻考驗,更加需要我像叔公一樣,吃了秤砣鐵了心的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才能夠保住紀檢人的“根”,守住紀檢人的“魂”,才能夠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道路上真正成為“打虎干將”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守門神”,才能夠在監督執紀的道路上走的安穩、走的長遠。
時光流逝,歲月如梭。叔公后來被龍崗村黨總支任命為村支部書記,他感到十分自豪,也一直身體力行,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黨員,履行著黨的業務和職責,直到去世的前兩個月,叔公仍奔走在召開村黨小組會議的路上,他的一生永遠跟黨走,也遞交著三份答卷,一份是奉獻,交給社會和人民,讓其因你而幸福;一份是擔當,交給自己,讓你回首而自豪;一份是信仰,交給黨,讓其因你而多彩。叔公的三份答卷無愧于民、無愧于心、無愧于黨,猶如一盞明亮的燈塔,在懈怠時警醒我,在遺忘時提醒我,在迷茫時指導我前進的方向。(姚安縣紀委 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