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認真仔細去思考或回想當初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初衷。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深入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思考: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才能無愧于胸前佩戴著的閃閃黨徽和當初面對黨旗時的錚錚誓詞?
十二年前上大學時,在班長的推薦下,我懷著一顆虔誠之心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按時上黨課,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積極匯報思想認識,經過一個又一個環節,在畢業前夕,我終于成為了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2007年10月12日,本應是我按期轉正的日子,因為在黨組織關系由學校轉入工作單位的過程中耽誤了一些時日,沒有按時轉正,我并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至當年的年底我才得以轉正,組織嚴肅要求我要作出未能按期轉正的情況說明。第一次,我體會到了組織的嚴肅性,對組織有了更多的敬畏。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忙著適應工作環境,忙著適應工作要求,忙著適應和不同性格同事的相處,忙碌中,也忽略了作為黨員應有的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
做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員,讓單位放心,讓領導省心,是那個時候對自己最簡單的要求。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單位發動捐款,部門里的黨員前輩們是最先捐款的。記得當時黨小組組長蔣老師說:“這種時候黨員不帶頭,誰來帶頭?”一直記得他的這句話,這句話讓我突然意識到了黨員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給予了我猶如混沌中照進一縷光亮一般的感受。
作為入黨不久的一名新黨員,生在和平年代,感受到的是國家飛快的發展速度和日新月異的變化。對于發展背后諸多先輩流血流汗、奉獻犧牲的體會也僅僅來源于書本和影視劇。習慣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習慣了聽從領導的安排,對于新時期黨員應該是個怎么樣的形象卻鮮少去思考。
汶川地震舉國抗震救災中,電視新聞中看到了很多黨員在抗震救災中身先士卒、奮戰在一線的新聞,太多的震撼總是讓我情不自禁。央視主持人趙普在新聞直播中淚流滿面,他哽咽著說,為什么我們總是熱淚盈眶,因為我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原來,我也這么深愛著這片土地,深愛著我的國家。
2009年夏天,全省大旱,在一輪捐款之后,所有在職在編的黨員同志又進行了一次抗旱特殊黨費繳納,人均半月工資,而我負責我們黨小組的黨費收集工作。雖然當時也有極個別同事心存異議,但絕大部分黨員卻始終積極、踴躍繳納,有黨員開玩笑,沒有水,有錢也沒有用。一位已退休老黨員拿著現金來繳納的時候說:“有黨員在,就不會讓大地旱,人心慌。”再一次的,被我身邊平凡普通的黨員感動著。
2010年,來到街道工作,開始從事黨務工作,從一名普通黨員到黨務工作者,有了更多對于黨的認知和了解。對于入黨的初衷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梳理,黨的信念在心底逐漸生了根,發了芽。
還記得在學校里對中共歷史的學習,目的似乎永遠止步于考卷上那個標準的答案,卻不知學習只是為了不忘卻我們一路走來,曾經的艱難困苦和披荊斬棘。
記住苦難,為的是不忘初心。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滿目瘡痍的中國艱難前行的道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不該只是一句口號,是八千萬黨員要牢記于心,鞭策前行,砥礪奮進的精神動力。
2015年,網格責任威遠街社區黨支部一名80多歲的老黨員病重彌留之際,唯一的心愿是將手中2000多元的現金以特殊黨費的形式交給社區黨支部。老人的女兒把社區黨支部書記請到病榻前,老人親手將錢交到支部書記手中,在這個心愿了卻之后老人才放心離開了人世。
想起自己在那些懵懂的年紀里曾經對國家、對黨抱有的那些不信任和不理解,如今在這位老黨員面前顯得那么的幼稚和不堪。
這兩年,每次想起這件事,心里依然有東西在涌動。
感謝工作中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讓我也曾憤青過的心,裝進了更多對國家、對黨的希望和熱情,入黨的初衷真正成為了心里的一份堅定的信念,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覺去踐行。
作為八千萬中國共產黨黨員中的一名,我會和我的祖國一直站在一起,始終秉持著入黨的初衷,履行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將個人對國家進步付出努力的涓涓細流匯入八千萬黨員匯聚的洪流之中,實現每一名黨員在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懷有著的那份初衷。
網絡上有人把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的年輕女性稱為“小紅粉”。我是“小紅粉”,我愿意一直當個“小紅粉”,直到“小紅粉”變成“老紅粉”。(五華區紀委 陳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