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嚴修家規、嚴肅家風……”嚴厲的爸爸扶了扶眼鏡,娓娓道來,耐心的向我解釋著“家風”的蘊含。說話間,我拿起了那張泛黃的老照片,照片里爺爺穿著軍裝,一臉正氣,我的思緒百轉千回,慢慢陷入了回憶......
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解放軍。爺爺1943年參軍,1952年轉業到地方,一直到1981年離休,往事如煙,半個多世紀,彈指一揮間,雖然爺爺很早就離開了我們,但他從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涯,到一名普通平凡的工人,一生兢兢業業,無怨無求。
或許因為軍人的關系,爺爺不茍言笑,對每一個人都很嚴厲,唯獨對我這個小孫子多有疼愛,雖然他不會說什么大道理,但經常告誡我們“誠實守信、堂堂正正”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聽的最多就是對我爸爸、叔叔他們說:“年輕人要少說話多做事。”
小時候,爺爺總是在我臨睡前,講他年輕時候的戰爭故事,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仿佛親身經歷了那些崢嶸歲月,爺爺是部隊的汽車運輸兵,負責戰斗物資的運輸,在運輸中,有好幾次和死神擦身而過,爺爺說著這些的時候,目光炯炯有神,只有雪白的頭發和深深的皺紋寫盡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變遷。爺爺說那些開著綠皮大卡車馳騁在戰場上的歲月,雖然艱苦危險,但他終身難忘,他為自己是一名軍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回憶里的爺爺總是背挺的筆直,肩膀特別硬,后來,爺爺年紀大了,身體不好了,依然倔強的將背挺的筆直。小時候爺爺背我,我總會說爺爺的背太硬,沒有媽媽的舒服,爺爺總會認真的回答:“小子,做人要硬氣,要有骨氣!”年少似懂非懂的我,總是不解的歪著腦袋,現在想來,對爺爺的崇敬又多了幾分,因為那是爺爺作為軍人最后的風骨,那是爺爺的軍魂。
自古軍士多“忠勇”,這不僅是軍魂所系,也是中華民族的精魂所在。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飛的“精忠報國”、郭子儀的“忠德大義”……古代軍旅人物的風采如浩瀚天空的星月,照耀著中華兒女的奮進之路。我想這就是爺爺留給我們的家風,留給我們的風骨,他總是用他的一言一行將那個年代特有的政治思想、革命情懷、軍人作風、吃苦耐勞的精神對我們言傳身教。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閃爍著黨風,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雖然不用面臨戰爭的生死考驗,但我是一名黨員,更是一名紀檢干部,身處監督執紀問責第一線,肩負捍衛黨紀、凈化隊伍的重要職責,更要繼承和發揚這種風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敢于擔當、敢于監督、敢于負責,練好內功,修身立業,為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不覺的,我已步入而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很多年,也即將有自己的孩子,每每遇到挫折,遇到困難,爺爺的那句:年輕人“少說話、多做事”就縈繞在耳畔,讓我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誠實守信、堂堂正正”是我做人的原則,激勵著我砥礪前行。
家風正則行為正,家風淳則風氣淳,有人說,現在這個歌舞升平的年代,這樣的情懷已經過時,可我覺得優良的家風更要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我耐心的對著年幼的侄兒子講著爺爺的故事,侄兒子用他明亮而懵懂的眼睛望著我,認真的點著頭,一如當年的我。我想,名字會模糊、血色會淡化,但錚錚的鐵骨不會腐朽,用生命捍衛的誓言不會消逝,軍魂不朽、家風永存!(景洪市紀委 黃亞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