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中天,紅河大地暑熱盛熾。匆匆用過午飯的州紀委監察局檢查組在樹蔭下短暫休整后,又要開赴脫貧攻堅一線了。
就在不久前,州紀委監察局公布了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期中成績單”。在全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努力下,今年以來,紅河州共查處扶貧領域違規違紀問題77個,處理單位16個、責任人284人。
筆記本、資料袋、照相機……檢查組又整理了一下行裝。差不多在同一時刻,瀘西、蒙自等縣市紀委監察局干部也從機關出發了。對他們來說,只要為全州脫貧攻堅提供有力的紀律保證,外頭滾熱大地,內心也是清涼世界。
重敲鼓樹立責任意識
“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監督執紀問責永遠在路上。”檢查組領導出發前的訓話,透著“往后推一天都晚”的緊迫感。
翻看檢查組成員的工作日志,紅河州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已經完全進入緊鑼密鼓、急管繁弦的節奏——
召開全州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視頻會;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印發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紀委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組織縣市紀委書記深入研討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邀請州扶貧辦主要負責人為州紀委監察局干部講解精準脫貧政策和相關業務知識;
……
而在一份匯報材料上,兩段“傳導壓力”的內容被劃上了著重線,顯得十分醒目:從2017年7月起,每周通報一次各縣市紀委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開展情況,倒逼監督責任落實;建立月約談制度,對履行監督責任不到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處在后列的縣市紀委書記開展約談。
“責任擔當記于心,嚴實相濟踐于行。”回顧這半年多來的學習、通報、約談細節,檢查組成員神情變得嚴肅堅定,“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按照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陸俊華對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提出的四點要求,努力打通落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任督二脈’,確保責任到人、任務到崗、措施到位。”
勤監督深挖問題根源
“漏評10戶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貧情分析不夠細致。”
“怎么會出現錯評?”
“有人隱瞞了子女工作和收入情況。”
端坐在州紀委監察局檢查組面前,瀘西縣金馬鎮石缸沖村黨總支書記陳金祥掰著手指頭,一項一項地介紹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識別情況——這群“不速之客”風塵仆仆、汗水涔涔,他打心底里歡迎。
時間退回到1個月前,州紀委監察局組織紀檢、扶貧、審計、財政等部門到石缸沖村進行抽查,發現精準識別有漏評、執行政策優親厚友、資金滯撥、工程項目效益差等問題線索12個。通過后續處理,這些阻滯逐一被掃除,全村脫貧攻堅的路子理得更順了,步子邁得更快了。
陳金祥凝神答問,如對大賓。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如今,這樣東奔西走、進村入戶,直通“最后一公里”監督檢查的做法,已在全州范圍內全面推開。
按照省紀委監察廳《關于加強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的通知》和《關于建立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五項工作機制的通知》要求,紅河州在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職報告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脫貧攻堅紀律檢查常態工作機制,以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直插現場的方式定期對貧困村委會進行全方位檢查。同時,積極發揮巡察的“顯微鏡”作用,認真做好移交、督辦、整改、查處各項工作,努力讓監督觸角直抵“神經末梢”。截至目前,全州通過巡察共發現扶貧領域問題線索21個。
“哞哞哞……”院外傳來一陣悠長的牛叫聲,又到了放牛時間,州紀委監察局檢查組忙起身告辭。陳金祥堅持送檢查組到村委會門口,言語中頗為感激,“紀檢監察機關給我們基層組織傳遞了壓力,也幫助我們增加了動力。有你們把關護航,我們精準扶貧這朵‘花’一定會繡好!”
嚴查辦彰顯紀律剛性
離開機關,瀘西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王成鵬搬出永寧鄉大中寨村原黨支部書記、小組長陶永興違紀案件,提醒縣紀委監察局干部監督檢查中要注意的問題,“類似這種目無法紀、欺瞞百姓的情況,必須嚴查快處!”
陶永興是當地的村蠹,6年多時間,他一直違規領取弟弟陶某明一戶3人的低保金歸自己使用。接到舉報后,州紀委副書記蘭菊負責包案督辦,瀘西縣、永寧鄉兩級紀委跟進調查,迅速查清了陶永興長期侵占群眾低保金的事實。
“對自己的弟弟都敢‘下手’,那么對其他人呢?”再一次深入分析案情后,調查人員并未止步于一時取得的成績,而是繼續挖掘問題線索,很快,陶永興先后8次冒領村民陶某仙的養老金共計5020元占為己有,先后7次冒領張某英的養老金共計3930元占為己有的違紀問題一一浮出水面,陶永興最終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在王成鵬看來,陶永興案件的順利辦結,得益于全州嚴查快處的堅定舉措。據介紹,目前,紅河州已形成州、縣、鄉三級紀檢監察機關上下聯查,信訪、案管、紀檢室橫向協作,黨風政風監督室、紀檢室直接督辦指導的工作格局。至于上級督辦交辦轉辦的問題線索,已定下了“1日內啟動辦理,15日內完成調查并提出初步處理意見”的嚴規。
“陶永興案件反映了我們工作中的一些不足。”王成鵬說,由于宣傳不夠,加之地處偏遠,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村民對脫貧攻堅惠民政策不甚清楚,這才使陶永興一而再、再而三得逞。下一步,縣紀委監察局將在協同相關部門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強化半月機動檢查、每月隨機抽查、每兩月專項檢查機制,進一步織密預防、監督大網。
強執紀擴大警示效應
聽說蒙自市紀委要來了解情況后,楊正華立即撂下汽車修理廠的活計,趕往鳴鷲鎮猛拉村委會。
“組織對我的處理,我服氣。”推開門,楊正華說出了他的心里話。去年,鳴鷲鎮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身為村民小組長的他,擅自將貧困戶名額作了替換,并違規把自己的侄子保留在建檔立卡貧困戶名單中,致使國家扶貧資金被套取10萬元。后來,為了“抹平”這件事,楊正華組織調解,形成了替換者欠被替換者2萬元的協議。今年7月17日,蒙自市紀委常委會決定給予楊正華開除黨籍處分,參與協議簽訂的兩名村干部受到嚴重警告處分。
“我就想著他沒有能力建房,給指標也是浪費;另外,我的侄子也很困難啊。”敘述起事情始末,楊正華顯得很郁悶,“我政策意識不強,沒有按程序辦事,被處分是應該的。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回到組織懷抱,我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與楊正華一樣,許多干部在紀檢監察機關從嚴執紀的過程中增強了紀律和規矩意識,明白了堅持高線、守住底線、不碰紅線的道理。
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金平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李松安排財務人員違反規定從扶貧項目管理費中列支規定開支范圍外的職工差旅費、駐村工作隊生活補助費。紀委介入調查后,李松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問題的嚴重性,“我愿意積極配合組織調查,講清自身存在的違紀問題,爭取組織對我的寬大處理。”
“對小問題、小毛病,及時指出,適時敲打;對情節輕微的問題,及時進行輕處分或組織處理;對膽敢向扶貧領域‘伸黑手’‘動奶酪’,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堅決從嚴從重查處;對涉嫌違法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州紀委監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懲教結合、糾建并舉,努力使扶貧領域反腐敗實現從制約到自覺的根本性轉變。(楊富東 何詠坤 陳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