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鄉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關乎全面小康社會的如期建成,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強化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首要在于從講政治的高度和全省改革發展全局的高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出了新時期扶貧開發脫貧攻堅重要戰略思想,黨中央把扶貧開發提升到關乎政治方向、根本制度、發展道路和國家形象的戰略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脫貧攻堅是政治責任,也是時代重任,更是民生福祉,不是我們想不想干、愿不愿干的問題,而是我們繞不開、回避不了的問題,是必須打贏的“硬仗”、必須拿下的“山頭”。我省是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省份,貧困人口數量居中國第二位、片區縣和重點縣數量居中國第一位,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目前仍有近360多萬貧困人口,要在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實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任務繁重,問題復雜,工作艱巨。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各級黨委、政府都立了“軍令狀”,各級紀委也立了“軍令狀”。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加大了扶貧領域發現問題的工作力度,省紀委下發了《關于加強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的通知》等系列指導文件,通過半年工作會等作出重點安排和推進,特別是以巡視巡察發現,隨機抽查發現,對接部門發現等方式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推動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成效明顯。但必須看到,在實際工作中,最大問題在于干部,最緊迫的在于解決干部的作風問題。一些市縣責任和壓力還沒傳導到位,一些干部還在當“太平官”;有的村鎮扶貧識別、措施、時限進度都不精準,因人因戶因村施策不到位;一些基層同志精神不振,對脫貧沒有責任感和緊迫感;掛包單位幫扶措施沒有實施全過程管理,不嚴不實;有一些村干部扶貧政策不落實,優親厚友、吃拿卡要,甚至違規違紀,擠占挪用扶貧資金;一些基層紀委和村監委監督工作不到位,甚至好人主義,不敢碰、不敢問,眼前的問題看不到,做“睜眼瞎子”;一些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比較弱,習慣講困難、等靠要思想嚴重。
這些問題反映在具體工作中,但實質是干部的作風、紀律、精神狀態問題。事實證明,脫貧攻堅也是一場去除作風頑疾,嚴明黨規黨紀,提振黨員干部精氣神的攻堅戰,迫切需要紀檢監察機關把自己擺進去,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強化“四個意識”,找準職責定位,善于發現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實事求是、不定指標,有針對性地推動問題解決。
軍令已下,使命必達。當前,我省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拔寨、決戰決勝階段,如果我們的紀檢監察干部沒有擔當意識,在其位不謀其職,遇見困難繞道走、碰到風險縮著頭、出了問題躲后頭,得罪人的事不干,“討人嫌”的話不說,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就無法推動。
任務越繁重,問題越復雜,工作越艱巨,就越需要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守愚公移山志、把關嚴明紀律關,勇于亮起問責劍,以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和勇氣,只要扶貧工作推進到哪里,監督執紀問責就跟進到哪里,各項工作就一定能按期實施、如期實現。(云南省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