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映脫貧攻堅工作問題的,請廣大群眾向州紀委監察局、所在縣(市)紀委監察局電話實名舉報……”近日,文山州通過文山日報、文山電視臺、政務網、州紀檢監察網和文山先鋒微信公眾號等州內媒體平臺向社會發出公告,在全州范圍內對反映脫貧攻堅工作的問題線索實行有獎舉報,充分發揮廣大群眾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監督作用,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反映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全州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含村、社區、村民小組、居民小組干部)以及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和公職人員成為被監督舉報的對象。
在貧困戶動態管理中,錯評、漏評、錯退的;在辦理扶貧易地搬遷、扶貧貸款、農村危房改造、救災救濟、農村低保、養老保險、涉農惠農補貼等工作中,不按政策規定程序辦理,以及弄虛作假、虛報冒領、優親厚友的;不按政策規定兌現扶貧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救災救濟、農村低保、養老保險、涉農惠農等補貼資金的;擠占、挪用、截留、騙取、套取、貪污扶貧資金的;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違反規定向群眾亂收費、亂攤派的;在落實脫貧攻堅政策過程中,顯失公平的;在群眾辦理脫貧攻堅事務中,向群眾索要錢物的;不認真履行脫貧攻堅工作職責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其他違紀違規問題等9項內容被列入舉報范圍。
公告向社會公布了該州和各縣(市)紀委監察局工作日舉報電話,明確通過電話或其他方式舉報查證屬實的,由所在縣(市)紀檢監察機關給予舉報人獎勵。在鼓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監督,據實反映問題的同時,也明確規定不得反映虛假情況,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否則舉報人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開展電話實名有獎舉報,打好公眾‘監督牌’,發現問題糾正錯誤,讓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公眾的監督中現原形,受嚴處,以精準監督助力脫貧攻堅,保護好貧困群眾的每一份‘扶貧奶酪’......”該州紀委領導表示。
據悉,今年8月3日至12日,該州積極探索精準扶貧脫貧監管新模式,首次啟動了對有關脫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實名有獎舉報,對外公布舉報電話和舉報專用郵箱。短短10天時間,共受理舉報418件,給予批評教育、提醒談話、誡勉談話23人次,問責26人,黨紀處分1人,責令或督促相關單位糾正識別不精準的貧困對象28戶142人,責令或督促相關單位將符合國家扶貧標準的非建檔立卡戶納入貧困對象管理6戶22人,精準修正了脫貧攻堅中的漏評、錯評、錯退現象,取得了良好的監督效果,獲得人民群眾的點贊。而這次電話實名舉報,時間截至2020年8月31日,讓實名舉報成為常態化。(李萬輝 羅明春 朱妍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