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省紀委相繼召開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以后,大理州紀委把做好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出臺工作實施方案,找準職能定位,明確具體措施,通過過硬“六招”扎實有效抓好工作落實。
加強信訪舉報。不斷健全完善信、訪、電、網“四位一體”信訪舉報受理機制,將舉報箱設到村,紀檢監察干部進村入戶主動受理群眾信訪舉報,發揮好信訪舉報作為問題線索來源“主渠道”作用。及時啟用“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五級聯動監督平臺”,準確錄入涉及扶貧領域的群眾訴求信息,截止2017年9月15日,全州共錄入平臺數據2668件。對反映扶貧領域涉嫌違紀問題的信訪舉報線索,堅持“快”字為先、“嚴”字當頭,及時登記錄入,快速分流處置,對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線索清晰的舉報問題,進行重點交辦督辦,2017年1至8月,全州紀檢監察機關共接收扶貧領域信訪舉報件151件。
發揮巡察利劍作用。從2017年州委第三輪巡察開始,將脫貧攻堅落實情況納入巡察重點內容,并將脫貧攻堅專項巡察納入州委第四輪巡察。巡察中重點檢查被巡察地方和單位履行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推動紀律作風建設等情況,著力發現扶貧領域存在的問題線索,按照干管權限及時移交辦理。同時注重抓實巡察整改,督促被巡察地方和單位主動認領責任,做到條條要整改、件件有落實。
開展紀律檢查和定期抽查。堅持問題導向,州市縣紀委采取不打招呼、不發通知、不定路線等方式,不定期開展脫貧攻堅紀律檢查,重點檢查項目實施、政策落實等過程中黨員干部紀律作風和履職擔責情況,并深入分析存在問題的背后是否有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紀律作風問題。今年7月,由州紀委常委帶隊組成檢查組,對12縣市和州級相關責任部門開展檢查,共查找問題24個。要求鄉鎮紀委至少每月定期開展1次抽查,隨機抽查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核實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截止2017年8月底,全州各級紀委共抽查1744戶,發現并督促整改問題85個,對抽查發現履職不到位的7名干部進行問責。
強化問題線索管理。在問題線索來源方面實行“1+X”模式,即紀委加扶貧、督查、財政、審計等12個部門,由各派出(駐)機構著力督促相關聯系部門及時發現、移送問題線索,截止8月31日,相關職能部門共向州紀委移交各類問題584件。州市縣紀委信訪室、案管室、紀檢監察室等部門和各派出(駐)機構分別建立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管理臺賬,并由黨風政風監督室綜合協調,建立專門臺賬及時收集匯總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按月與相關部門就問題線索處置辦理情況進行對賬銷賬,做到流轉去向清晰、處置處理合規,確保問題線索辦理及時、處理到位。快查快處,優先辦理扶貧領域的信訪舉報及問題線索,對媒體曝光、網絡炒作等影響較大和反映區域性、系統性重大問題線索,3個工作日內啟動調查核實程序,10個工作日內完成調查報告。今年以來,州紀委共對50件問題線索進行重點督辦,督促各市縣紀委采取提級辦理、交叉辦理、聯合調查等方法集中力量限時辦理,截至9月初,50件問題線索已辦結16件,其中初核了結7件,立案給予黨政紀處分9件9人;正在辦理34件,其中初核8件、轉立案26件。
嚴懲失職失責行為。堅持“零容忍”態度,堅決斬斷敢于伸向脫貧攻堅項目和資金的黑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絕不姑息。以嚴肅問責推動責任落實,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的,對扶貧工作不務實不扎實、脫貧結果不真實、發現問題不整改的嚴肅問責。今年以來,共排查扶貧領域各類問題503個,排查問題線索211件。其中,已辦結116件,問責處理10件15人,給予紀律處分28件47人;正在辦理95件,其中初步核實49件,立案審查45件,談話函詢1件;立案數占立案總數的24.05%,處分人數占處分總數的14.87%。
公開通報曝光。對發生在扶貧領域的違紀違規典型案件,無論涉及到誰,都要及時通報曝光,充分發揮警醒教育作用。今年1至8月,州縣鄉紀委先后分8批次對永平縣北斗鄉新村村委會原主任陳新李截留貪污扶貧資金問題、南澗縣碧溪鄉新虎村黨總支書記蔡映祥優親厚友問題等32起發生在扶貧領域以及群眾身邊的違規違紀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向全州各級各部門、各有關單位釋放出有貪必懲、有腐必肅,有責必究、失責必問的強烈信號,形成震懾作用,教育引導全州各級黨員干部認真履行脫貧攻堅職責,嚴守紀律底線、切實履責擔當。(馬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