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是紀檢監察工作的一個永恒主題,怎樣使監督更有效?怎樣做到監督全覆蓋?昆明高新區進行了積極探索。
直面問題不回避
近年來,高新區紀檢監察部門除了承擔上級部門的100多項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考核任務外,還要抓好審計工作,在日常監督中存在力量不足、效果不佳等問題。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中存在部門迎接考核突擊化、考核打分隨意化等問題。
比如,在開展監督檢查時,難于發現和固定現場證據,導致監督效果不佳;在開展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時,由于考核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考核結果存在主觀性和隨意性。有的單位為迎接每年兩次的檢查考核,會把平常沒有做好的工作集中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臺賬上。
自我革命勇創新
2017年4月以來,昆明高新區把“互聯網+”引入黨風政風監督模式,建立了集全程監控、實時預警和統計分析于一體的黨風政風信息化監督平臺,讓監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信息化監督平臺主要對高新區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14個模塊、審計監督責任8個模塊和478臺辦公計算機等進行全天候、無死角監督。信息化監督平臺收到管理端產生預警信息后,首先會向涉及的主責業務單位進行提醒,提示該部門及時開展調查,認真進行處置。紀檢監察部門則把監督重點放在對超過時限仍未處理的預警問題,對處置不當的情況予以督辦。
科技助力顯效果
信息化監督平臺會根據各單位工作情況進行自動打分和自動排名,通過“紅、黃、綠”燈顯示,直觀展現各單位落實“兩個責任”情況。紀檢監察部門通過信息化監督平臺進行統計分析,提高監督的精準性、權威性和時效性。通過上線監控和階段性分析總結,有利于在監督過程中把握監督工作的總體態勢;通過對“黨風廉政責任制”各責任點的重點篩查,為“抓早抓小”挖掘出了有價值的線索;通過監督平臺實現全程留痕,為“事后”執紀問責固化并提供了真實有效的證據鏈。自平臺運行以來,較好地實現了對黨工委主體責任、紀工委監督責任、審計監督中85個責任點進行自動化風險識別和預警的目標,實現了時時監控所有連接互聯網的辦公計算機。
目前,黨風政風信息化監督平臺全面提升了高新區黨風政風監督檢查機制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不僅為高新區紀工委提供黨風政風監督數據,而且為高新區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今年4月以來,黨風政風信息化監督平臺報警提醒9人,其中5人屬多次報警,紀檢監察部門對5人進行了提醒談話。(昆明高新區紀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