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普洱市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增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定力,嚴抓“兩個責任”,堅定不移懲治腐敗,馳而不息正風肅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聚焦主責主業,保持震懾不放松
以“電視問政”促責任落實。市委自覺擔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出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實施辦法,強化各級黨委(黨組)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責任擔當。狠抓干部任前廉政談話、述責述廉、廉潔自律審查等工作,對867名處級干部進行任前廉政談話,398名黨政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向市、縣(區)紀委全會述廉述責,對105個單位、1520名市管干部開展廉潔自律審查。全面推行電視問政,實現市、縣(區)全覆蓋,300多人(次)的廳級、縣處級、鄉科級干部走進演播室,接受訪談和問能、問效。把“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范圍,列為市委巡察重點,共有17名干部因落實“兩個責任”不力受責任追究。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以上率下、逐層“簽字背書”、逐級傳導壓力,把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基層黨組織。
作風建設不斷深入。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辦法、市委具體規定,通過日常監督、跟蹤檢查等方式,堅決糾正“四風”突出問題。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09起165人,給予黨政紀處分61人,組織處理115人。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80件116人,給予黨政紀處分90人次,組織處理32人,移送司法機關35人,問責11人。
紀律審查持續加壓。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懲貪肅腐,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受理信訪舉報3263件(次),處置問題線索2590件,立案1173件127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238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496人進行談話函詢,作出黨紀輕處分455人,黨紀重處分622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66人。市紀委監察局受理信訪舉報1774件(次),處置問題線索375件,立案51件55人,已經結案并給予黨政紀處分47人。對129人進行談話函詢,作出黨紀輕處分24人,黨紀重處分19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9人。嚴肅查處了市農墾局原副局長戴旭,市水務局原局長馬相明、原黨組書記鐘萍,西盟縣政協原主席葉林,墨江縣原副縣長李德良,瀾滄縣原政協副主席李培新、市民政局原局長李亞順等嚴重違紀案件。
巡察利劍作用充分彰顯。市、縣(區)黨委巡察工作,聚焦政治巡察,堅持問題導向,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嚴格巡察工作程序規范,嚴肅巡察工作紀律,全面完成第一、二輪巡察,準備啟動第三輪巡察。市、縣(區)兩級共對138家單位開展了巡察,發現問題253個,分類移交問題線索104件,部分問題線索已轉立案審查。
源頭防治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黨章黨規進黨校、進課堂、進媒體活動,狠抓廉潔自律準則、紀律處分條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的學習貫徹,使黨規黨紀深入人心、鐫刻心中。加強廉政宣傳教育,組織33155名黨員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參加庭審教育6340人次。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制定風險防控措施12501條。建立市級機關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管理辦法和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實施細則,制定《普洱市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規定》《關于規范領導干部辦理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等規章制度,扎緊制度的籠子。
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圍繞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推進紀律檢查體制機制改革,完成市、縣(區)紀委監察局機關內設機構調整,清理紀檢監察機關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出臺縣(區)紀委副書記和紀委常委、監察局副職任免職辦理工作程序。建立市紀委常委班子家訪交心談心制度,為退休干部職工量身定做紀念冊。嚴防“燈下黑”,共處置反映紀檢監察干部的問題線索43件41人。深入挖掘、宣傳鎮沅縣紀委原副書記、縣監察局原局長付天華同志先進事跡,并在省紀委“道德講堂”進行宣講,付天華同志被評為2016年度“云南好人”,樹立了紀檢監察干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強化責任擔當,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開展專項執紀監督。認真開展“問責年”“落實年”活動,采取“針對問題查、盯著問題改、查清問題咎”的監督執紀方式和“壓實責任促、積極協調幫、跟蹤問效督”的解決問題方法,圍繞穩增長、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河道整治、景邁山申遺等重點工作和重大決策部署情況開展專項執紀監督,問責單位16個、黨政干部448名,推動和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部署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堅決整治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迅速貫徹落實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陸俊華的講話要求。一是夯實責任傳導壓力。建立市紀委常委掛鉤聯系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制度,成立5個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組開展督查、問效。二是劃出“七個嚴禁”紅線。結合當前扶貧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提煉了“七個嚴禁”,明確扶貧領域的“高壓線”,用簡單通俗語言表達清楚,讓基層干部易記易行。三是完善制度保障。根據省紀委“五項機制”,細化出臺了線索移送、排查、處置辦法以及脫貧攻堅監督檢查常態化、快查快處、提醒談話、紀檢監察干部脫貧攻堅履職問責等制度。四是靠群眾把耳朵拉長。制作《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工作手冊》和扶貧領域“七個嚴禁”漫畫(附監督舉報方式),印發到基層,粘貼到村組,把耳朵拉長、眼睛瞪大。五是從嚴執紀問責不放松。2016年來,全市扶貧領域因失職失責或違規違紀共約談575人,問責160人,給予黨政紀處分70人。對全市近年來扶貧領域20起典型案例進行集中通報曝光。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督查活動。制定下發《普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問責辦法(試行)》和《普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獎懲實施意見》,采取“領導督查、專項督查、日常督查、條塊結合、自我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43家創建工作推進遲緩的單位進行約談,對思茅區副區長梅文升、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趙世發等5名干部給予通報問責。對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的30家市直單位和21家區級單位的作風紀律、文明服務、服務效率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問題的11家單位主要領導給予提醒談話、對15名責任人給予問責、通報處理。
持續推進“六個嚴禁”專項整治。認真開展“六個嚴禁”專項整治,糾正2013年以來扶貧違規問題13項,督促整改救災救濟專項資金問題34個。消化整改超職數配備干部2126人,抽查核實個人有關事項報告544人,審核干部人事檔案1.14萬卷。清理整頓領導干部在社會組織、企業兼職164人。開展“小金庫”問題清理整治,發現問題117個,處理86人,其中給予黨政紀處分21人,通報典型案件3起。
搭建平臺集眾智,激發創新添活力
建立容錯免責和澄清保護機制。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容錯免責和澄清保護機制支持和保護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履職擔當的實施意見(試行)》,對3名干部作出容錯免責處理,營造敢于擔當的從政環境。
建立監督執紀合力新機制。2015年初從反腐敗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和財政、稅務、銀監等部門抽調業務骨干,建立211人組成的紀律審查人才專家庫。今年制定出臺《關于建立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市紀委聯合監督工作機制的意見(試行)》,推動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委專責監督資源整合、力量互借、成果共享。
探索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管理等新機制。在總結完善《普洱市紀檢監察干部‘八小時外’監督報告制度(試行)》近兩年實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黨員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監督。在景谷縣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第三方評價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為今后全市推廣積累了經驗。
激發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活力。在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深入開展“人人有舞臺,個個能出彩”和“三比一強化”活動,激發每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的能動性,發揮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新建“瞬間與永恒”創新工作室,并獲得國家專利和版權,搭建一個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平臺,營造了“學思踐悟”的良好氛圍。
信息化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持集成創新,高效率推進系統應用、高標準配備硬件設施、高質量使用已有系統,高起點謀劃建成的三維警示教育基地、廉政知識網絡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網絡測評系統、手機快訊發布系統,隨手拍舉報等,在網絡、手機、微信等新興媒體上廣泛推廣運用。
學習型紀檢監察機關建設取得新突破。新建“云南省圖書館?普洱市紀委分館”,收藏專家學者推薦的各類紙質圖書1200余冊,可閱電子圖書達千萬冊。目前,正與國家圖書館協商實現電子圖書數據的互聯互通。“云南省圖書館?普洱市紀委分館”的創建,極大改善全市紀檢監察干部學習的環境,為打造學習型機關,進一步改進紀檢監察干部知識結構、提升履職擔當的能力和水平搭建平臺。
紀檢監察工作新型智庫建設取得新突破。用好“瞬間與永恒”創新工作室,發揮其“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平臺作用,發揮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營造“學思踐悟”的良好氛圍。以創新工作室為載體,從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廉政行為研究會等高校和研究機構聘請一批知名專家學者,開展“專家學者談紀檢”活動,每天關注普洱紀檢監察工作,為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建言獻策。
開創易地交叉監督執紀新模式。為破解基層辦案中的人情網、關系網,探索市縣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聯動,易地交叉檢查,強化基層監督執紀的新模式。在民生資金落實情況交叉檢查中,共初核案件線索53件96人,立案20件24人,問責16件26人,取得較好效果。(普洱市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