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昭通市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整體設計,堅決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強化落實“兩個責任”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
嚴明紀律規矩,強化黨規黨紀意識
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中國共產黨“兩準則四條例”等黨規黨紀,研究制定配套措施辦法,督促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把“兩個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使紀律和規矩真正立起來、嚴起來。開展以“守紀律、講規矩”為主題的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培訓宣講100余場7萬余人次,競賽測試9萬余人次。升級改版紀檢監察網站,開通“清廉昭通”官方微信,創作大型廉政話劇《生死倒計時》并進行集中巡演23場1.2萬余人次;創建扎西會議會址省級廉政教育基地,組織147家單位9107名黨員干部接受警示教育,共計開展警示教育活動200余場次,專題培訓班226期次,打造省市廉政文化示范點46個。黨章黨規黨紀教育學習基本實現全覆蓋,形成了知紀明紀、敬紀守紀的良好氛圍。
堅持約談提醒,構建履責分責體系
制定落實“兩個責任”實施辦法,推行問題清單措施,逐級簽字背書,層層傳導壓力,結牢責任鏈條,構建主要領導“問責”、分管領導“督責”、所有領導“履責”的責任落實體系。堅持摸清癥結開診斷書、對癥下藥開整改書,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同縣區和部門單位“一把手”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約談,帶頭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專題約談11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2輪48人次。班子其他成員切實履行“一崗雙責”,采取定期約談、重點約談、跟蹤約談、隨機約談等方式,約談市直各單位黨政班子成員157人次。市縣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紅臉出汗,直指被約談對象和單位存在問題,建立清單臺帳,逐一整改銷號。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建立責任落實報告制度,每年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大考,市縣(區)黨委常委班子成員帶隊檢查考核,推動各地各部門交出全面從嚴治黨合格答卷。2013年至2016年度全市黨風廉政建設考核,不合格單位1個,基本合格21個,44名領導干部被誡勉談話。
盯住重點問題,扎實推進剎風正紀
制定《關于貫徹中央和省委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實施辦法》《關于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建設忠誠干凈擔當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實施意見》等規定。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堅決糾正“四風”,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件106件713人,點名道姓通報曝光34起典型案件。深入專項整治,嚴肅治理大操大辦,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辦理紅白喜事均按要求如實申報;嚴肅治理違規使用公車,完成公務用車統一標識張貼;嚴肅治理會所歪風,推行“小金庫”清理整治書面承諾,發現處理問題45個;嚴肅治理領導干部收受“紅包”、借機斂財和違規插手工程問題,全市984個單位和10933名領導干部作出不收受“紅包”書面承諾;配合人事部門清理整治“吃空餉”1117人,清繳追回資金1024.9萬元,給予黨政紀處分15人,公開通報曝光7件9人。
提高政治站位,發揮巡察利劍作用
市委研究制定實施巡察規劃,出臺巡察工作辦法,對標中央和省委巡視巡察要求,充分發揮巡察政治“顯微鏡”、政治“探照燈”的作用,在全省率先對所屬部門單位、縣區和鄉鎮、村組開展政治巡察。堅持問題導向,做好做細做實搜集、發現、整改文章,不斷提高巡察監察的質量和效果。此前,市委開展的3輪巡察涉及1個縣區、44個部門,反饋問題354個,其中178個問題已基本整改到位。目前,本屆市委已明確成立8個巡察組,并啟動了對16個部門的政治巡察。11縣區編制完善巡察規劃,對所轄部門、鄉鎮分期分批開展政治巡察,推動巡察工作全覆蓋。
注重制度執行,扎緊監督制約籠子
加強懲防體系建設,成立市縣預防腐敗機構,制定《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實施意見》。堅持和完善黨政領導干部述廉制度,認真貫徹執行《云南省黨政領導班子“一把手”監督辦法》,制定出臺《昭通市黨政主要領導“四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態”制度實施辦法》、《昭通市領導干部“八小時外”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昭通市縣處級非領導職務干部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規范,防范“權力加班”,加強監督制約,倒逼權力回籠。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函詢、誡勉談話、經濟責任審計、出國(境)或外出考察審批報備等規定,對57名漏報、瞞報個人有關事項的干部進行全市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建立完善紀檢監察機關“五級聯動”機制,受理解決群眾訴求104146件,持續通過政風行風熱線上線接聽解決問題1750個。
加大執紀審查,保持高壓懲腐態勢
樹牢紀律思維,做好紀法銜接,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力度不減、尺度不松、節奏不變,繼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緊盯不收斂不收手現象和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干部等“關鍵少數”和重點領域、部門,積極實踐運用“四種形態”,近5年來,共計受理信訪舉報16054件(含上級轉辦件),處置問題線索3471件,立案1847件,黨政紀處分2147人(縣處級干部84人、鄉科級干部406人),移送司法機關78人,十八大以來反映領導干部的問題線索處置實現動態“清零”。緊跟中央紀委和省紀委決策部署,用制度管控基層“微權力”,集中整治基層“微腐敗”,紀檢監察機關“百日專項行動”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案件330件464人;“微腐敗”專項治理處置信訪舉問題線索593件646人,談話函詢106件135人,初步核實441件468人,立案審查122件151人,黨政紀處分85人。
揚起責任戒尺,彰顯問責追責效果
問責戒尺抽下去,責任才能扛起來。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不落實的事、抓住不落實的人,拿起問責“撒手锏”,建立通報曝光制,以嚴肅追責問責倒逼“兩個責任”落地生根,推動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近五年來,全市問責落實不力、工作失職、監管缺位的單位164人次、領導干部1166人次,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3個單位發出追責意見書,追究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的黨員干部85名,公開通報曝光案例45件73人。堅持“一案雙查”,嚴肅追究了昭陽區司法局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關縣25所中小學校私設“小金庫”、巧家縣衛生系統貪腐窩案、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內部管理混亂等主要領導責任。
落實改革措施,加強隊伍自身建設
聚焦主業,突出主責,市縣紀檢監察機關清理退出牽頭或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1523個,內設機構改革后專司監督執紀問責機構比例達到76.9%。制定縣區紀委書記、副書記等三個提名考察辦法,優化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結構,近5年來調整充實縣區紀委領導班子成員91人,市委提拔交流調整紀檢監察機關干部60余名。開展“學習創新、規范高效”機關創建,分類分級培訓市縣鄉紀檢監察干部662人次,選派163名紀檢監察干部到清華大學、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和云南省紀檢監察學院參加培訓,市紀委監察局機關全員開展周學28次、月講5期、季考2次。制定出臺從嚴從實監督管理紀檢監察干部、強化隊伍自身建設的有關規定,14名紀檢監察干部受到黨政紀處分、3人受到問責處理。(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