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忙碌了一天的小山村靜悄悄的,勤勞質樸的村民們大都進入了夢鄉。窗外的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似乎沒有停歇的跡象,農家的小院自是寂靜無語。然而,在坡頭鎮龍洞村委會辦公室內,一群“老人”卻還在慷慨激昂地討論著,根本沒有停歇的意思。
“單位派我們這些老同志來扶貧,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大家都曾在農村基層打拼過,有一定的群眾工作經驗,應該比年輕同志們干得更好!”
“我們是紀委派來的,要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好的作風、更鐵的紀律、更實的舉措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為全縣黨員干部立好標桿、做好表率!”
“黨員干部退休不退責,何況我們大家都只是退職還沒退休呢?更應該牢記黨章黨規,盡力奉獻,積極作為,服務脫貧,爭做模范黨員。”
……
原來,這是縣紀委派駐龍洞村扶貧工作隊一次普通的黨小組學習會議。可是,于我而言,這樣普通的黨小組學習卻是一次特別的精神洗禮。我一邊認真記錄著大家真摯熱烈的發言,一邊打量著這群可親可敬的老同志,心底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這是一支老當益壯的隊伍,老晉54歲,老王57歲,老黃58歲……個個都是“50后”。若用“人老心紅志堅”來形容縣紀委派駐扶貧工作的同志們,再貼切不過了。他們一個個有苦不言苦、有難不怕難,克服家庭困難,扎根村組,深入群眾,實干苦干,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展示了紀檢監察機關黨員干部舍小家為大家、心系群眾不圖安逸的精神風貌。
“做合格黨員,就要真心誠意為群眾辦好事、謀實事、解難事。在具體工作中,要想方設法幫助全村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力求做到讓群眾滿意。我們正好以此次扶貧工作為契機,讓龍洞村的廣大群眾通過切身感受來評價‘兩學一做’到底是否做實、有無成效。”縣紀委派駐龍洞村第一書記楊虎越這樣總結。
用行動證明初心,用擔當詮釋忠誠。這群可愛的老同志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以良好的作風和實干的精神踐行了“兩學一做”,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實,用他們的“辛勤指數”換來貧困群眾的“滿意指數”,用他們的“奉獻指數”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這既是“兩學一做”對每名黨員在“做”上的要求,也是紀檢監察干部的作風體現。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他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踐行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己努力奮斗的目標,做到心有所依、身有所屬、志有所向、責有所擔、行有所止,樹立了良好的紀檢監察干部形象。(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紀委 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