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把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翻譯成傣文、景頗文、載瓦文、傈僳文和緬文,向少數民族群眾和緬籍人員發放民文報紙和緬文報《胞波》,傳遞黨的十九大聲音,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傣語宣講進村入戶 十九大精神入腦入心
“太好了!十九大的新聞都翻譯成傣文了。”今年60歲的朗咩葉團收到報紙后,趕緊掏出老花鏡讀了起來。朗咩葉團不識漢字,這份傣文報紙對她來說太及時了。“現在國家強大了,我們少數民族群眾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朗咩葉團期待著享受新時代的好日子。
楊二是大灣村民小組唯一一戶建檔立卡戶,前不久剛剛脫貧。借助6萬元免息貸款及4萬元的補助,他家蓋起了新房、添了新家電。當傣文報送到楊二手上時,他正在為搬新房做著準備。楊二用傣語談起了國家扶貧政策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他感慨是黨的溫暖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進村入戶,走村串寨,一份份傣文報及時送到傣族干部群眾的手中。新時代什么樣?中國會有啥新變化?傣文報編輯人員還用本民族的語言給大家宣講起十九大精神,讓傣族群眾感受十九大召開的喜悅,一起為祖國的日益繁榮而驕傲。

黨的精神送山村 景頗人民喜開懷
連續多年訂閱《德宏團結報》景頗文版的80歲景頗老人岳扎臘拿到報紙后,立即與報社的編譯工作者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他激動地說:這兩天通過看電視了解到十九大召開的消息,但因為對漢語不精通,對十九大精神理解得不透徹。報社的工作人員連續加班,及時將翻譯印制好的景頗文報紙送到我們手里,讓我們得以及時學習到黨的精神和最新政策。”

載瓦文傳遞十九大精神
在德昂族、景頗族集中的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允欠村,村民們收到了“新鮮”的《德宏團結報》載瓦文版,村婦女組長趙南珍激動地說:“傳達會議精神是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現在黨的政策好,特別是針對農村的一些政策。”她表示要學習貫徹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發展生產,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

傈僳語傳遞十九大聲音
芒市風平鎮帕底村委會興龍村民小組傈僳族群眾一邊學習會議精神,一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大家都說:“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對民族地區的關心支持越來越多。我們的偉大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對未來我們充滿信心。”
興龍村民小組是一個大中型水庫移民避險解困的試點村,全村39戶人家,有居住比較集中的18戶是傈僳族。興龍村民小組組長曹雙云告訴記者:“10余年前我們搬遷到這里時,居住環境、生產生活條件都非常落后,與周邊的村子差距很大。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我們的村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蓋起了一棟棟堅固美觀的青磚白瓦房,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有了摩托車,有的家里甚至有了小汽車……我們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離不開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黨的十九大的召開,使我們更加增強了發展的信心,我們一定要學習、貫徹好十九大精神,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緬籍人員關注十九大
德宏當地新聞媒體在緬文報《胞波》上刊發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新聞,將刊發有十九大新聞的數千份緬文報送到芒市和瑞麗市緬籍人員集中的場所,讓在德宏經商、務工的緬籍讀者第一時間以他們看得懂、易接受的方式了解十九大盛況。
瑞麗市德冠恒隆紅木家具有限公司常年有300余名緬籍員工。該公司緬籍工會會長若貌溫(音譯)告訴記者,他從《胞波》緬文報創刊以來,就一直關注著這份報紙。他說:“這期《胞波》把關于中共十九大的信息用緬文翻譯出來,讓我們看了報紙以后,知道中國召開了重要的大會,這將促進中國更快的發展,對我們在中國打工、生活也將產生更好的影響。這期緬文報,我不僅要認真看,還要送給會員們閱讀。”(德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