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18年穩定脫貧不低于5萬人,69個貧困村、5個貧困鄉鎮出列”的“一號工程”和“頭等大事”,富源縣樹立“作風為先、實干為本”的理念,把作風建設貫穿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過程,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狠抓干部作風建設,力求以作風攻堅決勝脫貧攻堅。
在明確領導干部掛鉤幫扶責任的同時,富源縣出臺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落實60條規定,細化縣級領導、縣直單位部門領導、鄉鎮(街道)領導、貧困戶幫扶干部、駐村工作隊抓脫貧攻堅工作要求。規定明確,所承包的村(社區)脫貧攻堅工作被縣級通報1次的,約談鄉鎮(街道)承包領導;同一村被通報2次的,對承包的鄉鎮(街道)領導進行停職檢查,還要對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進行約談。被中央和省市通報的,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誡勉談話、停職檢查、免職處理直至黨政紀處分。
為了監到關鍵處、督到點子上,縣紀委監委整合人員力量,組建3個脫貧攻堅專項督查組,每半月開展一次明察或暗訪。同時,聯合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扶貧資金的全程監管,既防止扶貧資金“睡大覺”,又防止扶貧資金“養懶漢”,更防止扶貧資金“跑冒滴漏”。縣委和縣紀委監委明確,對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務、拖全縣后腿,甚至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的鄉鎮(街道)、部門和貧困村,從嚴追究各級承包領導干部和駐村隊員的責任,該談話的立即談話,該調整的堅決調整,該免職的一律免職。
按照“堅持正向激勵與懲處問責并舉”的思路,富源縣把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變成檢驗干部能力和實績的“大考場”,按照“每年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標準要求,對在脫貧攻堅中擔當意識強、措施辦法多、工作作風實、脫貧成效好的黨員干部,大張旗鼓表彰、不拘一格重用,以正向激勵激發正能量,以超常舉措提振精氣神。
目前,全縣各鄉鎮(街道)都已向縣委、縣政府遞交責任書、立下軍令狀,以“不摘‘貧困帽’就摘‘烏紗帽’”的決心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毅力,向“貧困山頭”發起沖鋒。(楊富東 劉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