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有句“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的格言,意思是說約束自己要嚴格,待人處事宜溫和。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干事創業中的奮斗者、權錢誘惑前的清醒者,必須以“帶秋風”的嚴格來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控、自勝、自強。
“一個人最大的勝利就是戰勝自己。”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能否做到嚴以律己、自勝自強,考驗著黨員干部的初心和意志。
據史書記載,清代道光年間,酷愛碑帖書畫的刑部大臣馮志圻,在收到下屬所送的一本名貴碑帖時,看都沒看,就原封不動地予以退回。有人勸他,看看也沒什么關系,何必一點情面都不講,馮志圻說,這種名貴之物,我沒有看見還好,一旦看見,就會愛不釋手,最終將其占為己有,不如不見,斷其誘惑。
外物面前,馮志圻觸目自律,控制貪欲,用“不見”的決心避免心為物役,防止“白袍點墨,終不可湔”。這正是自勝自強的表現。
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律己不嚴,放松自我要求,有的認為吃一點、拿一點不是啥大事,不必在意;有的認為“被抓的是少數,漏網的是多數”,自己運氣沒那么差;還有的認為“世人皆醉,我何獨醒”,別人貪得我也貪得,別人撈得我也撈得……錯誤的認知導致錯誤的言行,任由小錯發展到大錯,最終走上不歸路,也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唐代,婺州參軍杜暹離任時,同僚們送給他一萬張紙以作禮物。當時,婺州所產的紙非常有名,天下士人爭相購求。可杜暹只取了一百張,以示領受了同僚們的情誼,其余的則全部退還。同僚們見杜暹退紙,先是不解,弄清原因后紛紛稱贊道:文不愛財,武不惜命,杜暹可真算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清官!杜暹因此也被時人稱之為“百紙參軍”。
相比古代官員的自律自重,共產黨人在嚴以律己方面更為執著。紅軍長征途中,紅三軍團司令部參謀小分隊在翻越大雪山時,有一晚宿營在南山腳下的一個村子里。晚飯過后,一名紅軍小戰士見很多戰友的衣服都破了,便向房東大娘借來了一根針,讓大家縫補衣服。大家挨個縫,直到夜里12點才縫完。為不影響房東大娘的休息,小戰士就把針別在自己的帽檐上,準備等天亮了再還。第二天一早,小分隊因情況緊急不得不提前出發,一小時急行軍開出了十五六里路。這時,小戰士才想起針還沒還。帶隊的指導員得知此事后,嚴肅地說,我們是人民軍隊,必須嚴格執行紀律,即便是區區一根針,也應歸還老鄉。隨后,他命令一名參謀和那位小戰士立刻返回村子,將針還給了那位大娘。
雪山行路十五里,為還群眾一根針。紅軍戰士用自律維護了紀律的權威。正是依靠嚴明的紀律,我們黨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劉少奇同志曾經指出,共產黨員要在思想、言論、行動上嚴格約束自己,用嚴格的立場和正確的原則來約束自己。作為黨員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著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常常會成為別有用心者的“圍獵”目標,金錢、美色等誘惑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內心欲望,不懂得控制和約束自己,無法堅持原則,很容易走上歧途。因此,黨員干部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堅決做到管住心,不該想的堅決不想;管住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管住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始終保持清廉自律、潔身自好、謹慎自守的優良作風。
清代文人張潮在《幽夢影》中有句“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的格言,意思是說約束自己要嚴格,待人處事宜溫和。進入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干事創業中的奮斗者、權錢誘惑前的清醒者,必須以“帶秋風”的嚴格來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自控、自勝、自強。(李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