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委成立以來,富源縣擰緊政治責任發條,從優化人員組合、鍛造履職能力、加壓監督管理等方面入手,精準“施工”,確保監委掛牌即“開局”,以正風肅紀反腐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走穩融合“第一步”。轉隸前,縣紀委主要領導逐一與檢察院擬轉隸人員交心談心,引導轉隸人員強化政治擔當,積極擁護改革。同時,綜合考量轉隸人員的工作經驗及個人特長、轉隸意愿,按照人崗相適、“混編”搭配的原則,將16名轉隸干部分別安排到紀檢、案審等部門,實現了精兵強將和工作重心向執紀執法一線傾斜的改革目標,確保凝聚起最大反腐合力。
上好履職“第一課”。監委成立后,認真組織全體紀檢監察干部參加省市縣三級紀委、監委“轉隸融合 素質提升”學習培訓,促進崗位角色轉換、工作理念轉變,避免倉促“上陣”,盲目“用勁”,出現工作“斷檔”問題。同時,縣紀委、監委啟動實施“紀法互學,崗位練兵”“礪劍”工程,通過組織開展業務知識“月月講”、典型案例“季季評”、工作業績“年終考”等研學測評活動,促進紀檢監察干部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共同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的能力和水平。
系緊自律“第一扣”。嚴格執行紀檢監察干部行為準則及廉政風險管控辦法,分層分類細化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室(部)負責人、一般干部的廉政風險排查重點,因崗因人制定風險預警防控措施,將管理監督的觸角延伸至“八小時外”,樹立“律人者必先律己”的良好形象。緊盯“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權力運行這個重點,嚴格問題線索處置、審查調查、案件審理及處分執行等各環節流程,建立健全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讓監督執紀監察權既關得進制度的“籠子”,又能規范高效運行,出得了管黨治黨成績。
截至目前,該縣紀委、監委共處置問題線索108件,同比上升18.7%,立案39件,同比上升21.9%,給予黨紀政務處分52人,同比上升23.8%,為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233.7萬余元,改革優勢正逐步轉化為“1+1>2”的治理效能。(陳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