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我參加女兒的高一年級家長會,有些意外地看到女兒站到了領獎臺上——她獲得了學校頒發的“遵守紀律最嚴格優秀學生”獎。女兒學習成績算不上優秀,但看著她手捧獎狀那份喜悅神情,我也很為她高興。
家長會后,我對女兒說:“能說說你的獲獎感受嗎,是什么原因讓你得了這個獎?”女兒脫口而出:因為我有一個管紀律的爸爸,從小教育我守紀律最光榮。”
女兒的話,讓我想起了她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女兒剛上三年級不久的一天,從學校接到她后,她一改往日跟我說校內班上趣聞軼事的話題,微帶嚴肅的樣子問我:“爸爸,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我沒直說,而是反問她:“你們老師有沒有給你們講過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講過呀!”
“那誰來監督檢查你們的行為合不合規范呢?”
“是張紫璇。”
“為什么是她呢?”
“她是我們班的紀律委員呀!”
“對了,爸爸的工作跟張紫璇同學一樣,也是監督檢查行為合不合規范的,只不過我檢查的是我們單位的職工。”
“哦,我明白了,你也是紀律委員。”女兒恍然大悟地說。
“張紫璇為什么被選作紀律委員呢?”我想聽聽她是如何在老師的引導下看待學校的紀律。
“她最聽老師的話,從不違反老師的要求,誰丟了碎紙片在地上、誰在升旗時講小話、誰沒有戴紅領巾,她還會告訴老師。”女兒有些不高興地說:“有一次升國旗時,我跟旁邊的同學小聲地說話,竟被她發現告訴了老師,挨了老師的批評。”
“升國旗是一件非常莊重嚴肅的事,既然學校有紀律,老師也提過要求,你還與同學講小話,這就是你不對了,你違反了當然要受到老師的批評。一個人在學校不遵守紀律,將來長大了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那可就不是受到批評這樣簡單的事了,那可是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的,你看電視里那些穿著囚衣甚至還戴著腳鐐被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不就是這樣的嗎?同樣,如果我們單位的職工不守紀律和規矩,隨意遲到早退,對別人態度不好,甚至拿了不該拿的東西,不僅做不好工作,還會給單位帶來極壞的影響,我們也是要給他紀律處分的。這樣一來既敗壞了個人聲譽,也使家里的人感到羞恥。你以后可得多向張紫璇學習,認真聽老師的話才行哦!”
女兒神情莊重的點了點頭。
之后,從小學到初中,她時常會跟我說起學校里誰誰又打架了,誰誰又躲著抽煙了,誰的家長又被班主任請到學校了的話,每次我都教育她引以為誡,嚴格遵守學校的紀律和規定。隨著年齡漸長,我跟她一起看法制頻道的《道德觀察》《法律講堂》等普法欄目,也簡明扼要的講一些違反黨紀國法的典型案例給她聽,還帶著她一起看反腐大片《人民的名義》《永遠在路上》《巡視利劍》等專題片。從她的話語中,每次我都感到她對紀律規矩已然又有了新的認識。
小的時候,女兒喜歡吹蒲公英,看著一片片帶著小傘的蒲公英帶著種子在陽光里四處飄散,她就興奮不已,歡呼雀躍,笑靨如花。
是啊!蒲公英的種子憑風借力,不經意間悄然萌芽、日漸生長。我跟女兒灌輸的紀律意識也竟然在她小小的心田里不經意間開出了微末小花,雖不十分起眼,卻足已讓我感到欣慰了。(昆明市紀委監委 楊林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