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點在額間,為你驅(qū)毒避蟲,愿你不被邪惡纏身,也愿你今后能夠干凈做事,正氣做人。”一位和藹的志愿者阿姨一邊語重心長地說著,一邊用筆蘸著雄黃,在小侄女兒的額頭上點下一筆。
這是街道舉辦的端午節(jié)傳統(tǒng)文化展演活動。今年端午節(jié)前,表哥表嫂給我下達了幫他們帶一天娃的任務(wù),我?guī)е≈杜畠毫镞_來參加街道的活動,一是這里會有很多同齡人做她的玩伴,二是也想趁著這個機會讓孩子感知、學習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必然伴隨著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每年逢端午,一家人都會其樂融融聚在一起,包包粽子嘮嘮家常。近幾年來,隨著傳統(tǒng)民俗文化沿襲與保護力度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文化傳承,重拾古老習俗。而端午節(jié)期間的文化行為也不僅僅局限于賽龍舟和包粽子,正如此次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點雄黃、掛艾草、系彩繩、佩香囊,豐富多彩且寓意深遠的文化習俗開始被更多的人運用和傳播開來。
俗語說:“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月端午是一年中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的時節(jié),古時候每逢端午,蟲獸出沒頻繁,長輩便用筆蘸一些雄黃,點在孩童的額頭上,以求起到驅(qū)毒辟邪之功效。除此之外,將裝有防蚊蟲的中草藥的香囊配在身上,也有祛穢防病的作用。長此以往,點雄黃、佩香囊等各類方式便成了端午節(jié)特有的習俗。
看著志愿者阿姨給每個孩子點雄黃時對孩子們的祈福,我不禁想到,驅(qū)毒辟邪,祛穢防病,抱樸致遠,清廉為人,不僅象征著中國人對健康平安的祈福,也代表了大家對風清氣正為人品格的向往。病毒不除,正氣難樹;正氣不樹,事業(yè)難成。黨員干部周遭紛繁復(fù)雜的困擾、形形色色的誘惑,就像五月梅雨中四處亂竄的毒蟲毒蛇,稍不注意就被一口咬下,毒液便深入骨髓,散布全身。
這次端午節(jié)活動一個不經(jīng)意的傳統(tǒng)習俗場景,頓時讓我幡然醒悟,正視自身問題,深入自我思考,時刻謹記給自己點一粒雄黃、配一袋香囊,這不也是對廣大黨員干部克己奉公、廉潔自律的根本要求。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近日,云南省紀委、監(jiān)委通報了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典型問題。違紀干部均是失掉了對嚴于律己的堅持,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帶到了工作與生活之中。這對廣大黨員來說,既是一個明令禁止的“指示牌”,又是激起我們需要三省吾身的“警世鐘”。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經(jīng)常給自己“點雄黃”“佩香囊”,而這里的“雄黃”與“香囊”,正是一個黨員干部必須堅持和踐行的理想信念、政治覺悟、黨性修養(yǎng)和紀法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成為好干部,就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品格陶冶,時刻用黨章、用共產(chǎn)黨員標準要求自己,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清正在德,廉潔在志,面對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zhàn),我們必須提高認識、淡泊名利、遵章守紀、接受監(jiān)督,切實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用“雄黃”的光明炙熱,殺退那些侵襲干部正氣的毒蛇猛獸,用“香囊”的馥郁芬芳,讓蠅營狗茍無法近身,永葆共產(chǎn)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五華區(qū)紀委、監(jiān)委 和億森)